(1)、“四下基层”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蕴含着深厚且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是实践主体在充分认识、深刻把握客观对象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进而改造客观对象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在其具象化展开过程中表现出了现实性、人民性和整体性的特质。大力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对推进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层党员干部战斗在一线、服务在前沿,必须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练好脚力、脑力和实力,让脚底板更勤快、脑瓜子更灵活、“绣花功”更精细。
一、要练好“脚力”,勤跑基层。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基层干部要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声筒”。要对党和国家政策做到“了然于心”。乐学善思、笃行致远,只有悟透国家各项理论政策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向群众宣传时才有底气,才能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对村情民意做到“心中有数”,秉持一颗热心、诚心和耐心,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方式,将“学术语言”转换成群众易于接受的本地方言,站在群众的角度宣传政策,让各项政策红利的果实甜在群众心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凭想象、凭经验“闭门造车”,要离开“键盘”、迈开“脚板”,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直奔现场、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好、阐释好,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要勤跑群众家,甘当“小学生”,主动访富问计、访贤问路、访民问安,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打基础,真正做到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难点堵点在一线打通。
在行动上要破解发展难题,深入调查研究,自觉问计于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研是破题的路径。调查研究、问计于民,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早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为此,他曾走遍了所有的村庄。他不光重视调查研究,更注重问计于民。为了更好地了解正定的真实情况,他还曾亲自设计过一份“民意调查表”,并把桌子摆到了街头,向百姓发放,请大家坐下来,当场征询意见、解答问题。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正是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和问计于民中,习近平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思想性、战略性的创新理念,开展了一个又一个极具前瞻性、引领性的创新实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就是要善于聚焦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和新使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调查研究、问计于民中,找到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的有效办法和路径,进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作风上要做到扎实过硬,遵循务实求实,做到实干争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求实、实干争效,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倡的一种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其中的“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正是坚持了“务实”“求实”,习近平在主政宁德期间,针对闽东人民渴望尽快实现修建温福铁路、开发三都澳、建设中心城市的“三大梦想”,没有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是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理念和精神,并明确指出,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实践证明,正是得益于这种务实求实的作风,宁德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十年中国的伟大变革,才走得坚实而有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就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兴务实之风,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务实效,从而在真抓实干中求到实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