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對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市委組織部将堅定在對标看齊上深學笃行,堅持向高質量發展聚勢蓄能,堅決扛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高質量組織工作爲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三大進位”目标、加快推動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抓實“首要任務”,着力淬煉忠誠奮進力量。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以“走找想促”活動爲抓手,推動縣處級領導幹部帶頭領辦調研課題、發展難題、信訪問題、民生考題,把解決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爲着力點,用實幹推動發展、取信于民。高标準開展幹部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和《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着眼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履職能力、知識培訓,在實踐磨砺中全面增強落實“七個強市”所需的寬眼界、真本領和硬功夫。常态化開展政績觀教育。深挖紅色資源,學習陳赓、譚政、黃公略等老一輩革命家精神,從思想深處解決好“政績爲誰而樹、樹什麽樣的政績、靠什麽樹政績”的問題。圍繞重大部署、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推進落實,探索建立幹部政績觀量化跟蹤制度。
抓牢“關鍵所在”,着力鍛造事業中堅力量。樹牢導向。聚焦“能幹事、幹成事、擔當幹事、幹淨幹事”,優先使用對黨忠誠的幹部,對政治麻木的一律不用;優先使用敢闖敢幹的幹部,對敷衍塞責的一律不用;優先使用實績明顯的幹部,對庸碌無爲的一律不用;優先使用群衆公認的幹部,對投機鑽營的一律不用;優先使用作風優良的幹部,對不守規矩的一律不用,全力營造“幹事且幹淨”的濃厚氛圍。精準培育。針對曉明書記指出的“四類幹部”配備結構不夠合理問題,及時出台我市培養選拔“四類幹部”三年行動計劃,着眼事業發展需要,采取拓寬渠道、精準培養、嚴格管理、從優配備等措施,推動形成年齡梯次合理、專業優勢互補、來源渠道廣泛的科學結構,真正把幹部隊伍用好用活用到位。激勵擔當。認真貫徹落實“狠抓項目年全力拼經濟”幹部激勵約束十條措施,把全方位管思想和管行爲、管工作圈和管社交圈、管8小時内和管8小時外統一起來。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強黨内監督,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抓活“第一資源”,着力彙聚人才支撐力量。在人才招引上下功夫。堅定不移實施“145”人才強市戰略和“1+10”人才新政,建好人才儲備庫,多管齊下引進高精尖缺型、适用實用型産業人才。保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來”開放心态,健全柔性引才機制,引導更多人才來我市、回我市、留我市。在人才盤活上下功夫。着眼人才平台搭建,重點建設好、利用好院士工作站、省市科創平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着眼青年、産業、科技、銀發人才重點群體,精準鋪排攻技術、興産業、傳幫帶等特色活動。着眼人才科學評價,堅持以實績評人才、以成果論英雄,推動以用人單位爲主體識才用才。在人才服務上下功夫。全面落實領導幹部直接聯系服務專家制度,依托“龍城人才綠卡”和線上服務平台,關注人才衣食住行、傾聽人才苦辣酸甜、解決人才急難愁盼。加大優秀人才和工作典型推介力度,在全社會培樹識才愛才重才敬才良好風尚。
抓強“基層基礎”,着力激活戰鬥堡壘力量。在賦能鄉村振興上真抓實幹。持續實施“龍城先鋒·黨建強基”攻堅行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作用,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實施新一輪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計劃,2025年底全市297個村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超過20萬元。在引領基層治理上常抓不懈。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湘鄰鄉親·三長制”工作品牌。總結和推廣“支部建在網格上”經驗做法。做實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切實提升城市社區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質效。在夯實基層基礎上持續用力。統籌抓好城鄉、園區、企業、機關、學校等各領域黨建工作,紮常态化推進兩新黨組織組建攻堅行動,建好全市首批5條産業鏈黨組織。管好用好“紅色驿站”,穩步提升黨在新就業群體中的号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抓嚴“肌體細胞”,着力彰顯黨員先鋒力量。在教育管理上提質。摸清黨員情況,探索“互聯網+黨建”模式,依托各類APP,引導黨員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微量學習”,探索流動黨員、退休黨員、新興領域黨員有效管理機制。在源頭把關上提标。重視農村黨員“青黃不接”現象,實施35歲以下農村年輕黨員發展專項計劃。嚴格執行《市發展黨員雙審備案實施辦法》,從嚴把好黨員入口關、質量關。持續開展黨員發展“回頭看”,始終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在作用發揮上提效。充分發揮1492個基層黨組織、45457名黨員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引導黨員立足崗位争創一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聯系服務群衆中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