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黨課講稿: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爲我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确了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其中之一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能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們要深刻領會把握、深入貫徹落實。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正确看待和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是人類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馬克思從唯物史觀的高度指出,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人們生産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設決定于經濟基礎,同時又對經濟基礎發生反作用。這對我們正确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我們黨始終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正确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确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這爲我們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指明了方向。

此内容查看價格爲5金币(VIP免費),請先
此部分内容爲付費内容,支付後可以閱讀全文

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指出:“要認清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什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等”“文化即‘人化’,文化事業即養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業。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動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單向度’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标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标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爲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追求物的全面豐富,更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與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爲中心、見物不見人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不斷實現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見物更見人,在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讓人民共享“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成果,才能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我們既要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斷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厚植物質基礎、夯實物質條件,又要锲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力量。要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革命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檔下載,如果需要下載word文檔,請在評論區發評論,我們安排修複
0

評論0

請先
黨課講稿:領會兩會教育精神,推動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黨課講稿:領會兩會教育精神,推動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10分鍾前 有人購買 去瞅瞅看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