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命题,引领了我国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体系化变革。目前的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社会公众的生态实践行动,主动传播绿色理念,积极实施绿色行动体系,护青山佑绿水,节约资源、友好环境,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深层次认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播和践行的前提是深刻认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社会传颂度高,目前重要的是促使社会公众更为深刻理解理念的内涵意蕴和践行的时代迫切性。促使社会公众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为人知的是蕴含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有效的机制下,生态财富能够转化为经济财富,促进人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良好的经济状况,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底气、夯实基础。除此以外,需要深入拓展理解的是,“绿水青山”内涵宽泛,不仅仅是狭义的绿色资源,也包括冰天雪地、黑土资源、冻土岩层、碳汇资源等,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呵护对象的认知需要丰富化、拓展化。促使社会公众深刻理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迫切性。就全球来说,极端气候现象频发,欧洲面临严重干旱,南半球出现罕见低温,海啸、野火肆虐多国,生态危机迫近,挑战人类生存;就中国来说,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约束越来越趋紧张,双碳战略目标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生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凡此种种,都充分彰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保护、发展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当代社会公众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强势化传播促推构建绿色生活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所有的认知过程一样,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促使社会公众自觉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要构建“多载体、强频次、多形式”强势传播体系,助推社会公众形成条件反射性意识,进而主导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实现生态行动自觉。一方面,要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培训体系。两大体系的课程设计、考试考核应涵括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由浅而深,由碎片化到体系化,既传播一般性生态实践知识,也传播专业性生态实践知识和地方性生态实践知识,促使社会公众不断接受阶梯式、递进式生态文明相关内容熏陶,储备相关知识,于潜移默化中实现理念入脑入心并最终化行。另一方面,借助现有的生态文明相关节日载体,选择社会公众触达率高、易接受的形式,如短视频、微信传播等,进行强化宣传。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候日、世界水日、全国生态日、植树节、中国土地日等等众多的国际和中国环境保护节日都是有力宣传的时间节点。有步骤创设更多生态文明相关节日,如“全国双碳日”,通过体系化节日载体构建绿色生活社会氛围。
系统化激发社会公众生态行动实践内生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大多同机制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传播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应携手同行,设计相关激励和惩处制度,一方面激发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实施绿色行动实践,规范非环保性行为。一些城市设置的绿色积分、一些平台公司设置的碳足迹返现等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社会公众的生态实践。除了激励机制,相应的社会公众行为约束机制也应构建。目前的环境污染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破坏修复制度等对企业约束大,对社会公众约束相对较少,需要在这方面完善。制度是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长久以往,制度合力将促使社会公众思想从无意识到有想法,行为从被动到主动。
体系化促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公众生态实践。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着力塑造社会公众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担当,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社会公众生态行为实践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系化的。一是出行体系绿色化。居民出行尽量选用公共交通体系,少驾驶私家车。现在各地基本上已经构建了包括采用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公交车、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居民绿色化、低碳化出行基本能得到保障。二是产品消费体系绿色化。向市场传递绿色消费信号,用绿色需求引导绿色生产供给。消费者尽量选择节约资源、能耗低的低碳绿色产品,构建消费绿色风向标,引导生产者积极从源头上把控产品生产,实施绿色产品认证,向市场供给越来越多绿色产品。三是生活体系绿色化。引导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节约,反对奢侈,制止餐饮浪费;节约集约利用水、电、气等资源,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养成绿色购物习惯,主动携带使用环保布袋、可降解购物袋等。居住上选择节能型建材,夏冬温控符合节能要求,养成出门随手关闭电源、门窗等良好生活习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