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考核組各位領導,同志們:
全市黨校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守“爲黨育才、爲黨獻策”初心,以項目引領、智庫建設、教研一體、學術交流“四輪”同頻發力,推進科研工作格局性變化和内涵式發展,科研成果數量質量得到“雙提升”。根據會議安排,現将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以項目引領爲抓手,課題研究增量提質。堅持以科研項目爲引領,以高質量爲導向,強化科研組織管理,努力實現課題申報數量增加和質量水平提升。一是強化研究選題引領。緊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大決策部署及長征精神、四渡赤水等研究内容,精選專題研究類、市情研究類、特色研究類等研究選題,突出前瞻性、政策性、應用性,引領課題研究。二是強化項目申報組織。加強國省市課題申報的前期組織動員,以“教研室+學科”方式組配研究團隊,收集拟申報選題,組織專家遴選高價值選題,進行逐項指導,實施立項攻關,增強課題申報“精準度”,提升立項率。三是強化規範化管理。修訂完善《教學科研激勵辦法》《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等制度,強化科研項目跟蹤服務和過程管理,嚴把科學研究政治關、學術關和道德關。2023年以來,組織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共329項,立項167項,申報數和立項數均創曆史新高。國家社科課題申報2項,其中1項進入國家社科評審。
二、以智庫建設爲依托,決策咨詢靶準簽多。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出主意、建實言、獻良策,努力把咨政成果凝練爲智庫支撐。一是找準“問題”積極建言獻策。通過領導圈題、部門點題、專家薦題等多渠道收集咨政研究選題,與市委政研室等相關單位建立常态化聯絡溝通機制,聘請相關領導擔任校院決策咨詢專家,推薦骨幹教師進入市委特邀研究員庫,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互惠共赢。二是突出“規範”完善咨政機制。進一步完善《決策咨詢成果報送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創辦《咨政參考》《送閱件》報送載體,注重選題聚焦、打磨精細、報送規範,确保報出管用有效的精品成果。三是整合“資源”形成咨政合力。發揮省委黨校市州智庫研究基地作用,聯合省市縣黨校系統孵化特色研究團隊,強化多元合作,以基地項目研究爲抓手,積極爲省委、市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每年立項省委黨校智庫基地、決策咨詢項目8項以上。制定《用好學員資源高質量推進決策咨詢工作實施辦法》,建立起以遴選“好報告”、收集“金點子”、組建“項目組”、舉辦“思想荟”、選拔“研究員”爲主要内容的學員參與科研咨政工作機制,努力用好學員智力資源。
三、以教研一體爲導向,專項研究色特果豐。堅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長征精神、四渡赤水等特色專題開展科研項目攻關,推動特色研究成果轉化爲教學創新生産力。一是重點推進教學專項研究。在科研項目中增設教學項目,爲立校立院之課打造提供科研項目支撐。已完成課程體系建設和黨性教育機制專項研究,其中“攻心式”黨性教育研究成果獲評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黨的建設制度微改革“十大典型案例”。目前,正在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大教學專項研究、情景教學和微黨課專項研究等,已立項教學專項課題研究13項。二是縱深推進紅色資源研究。将四渡赤水等紅色資源挖掘作爲特色科研方向,列入校院五年發展規劃和年度重點選題,布局科研項目和研究力量推進深入研究。已開展《四渡赤水曆史地位研究》《赤水河流域紅色旅遊資源挖掘和品質提升研究》等紅色資源專項研究18項。三是持續推進教材著作編寫。組織精幹力量,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四渡赤水、服務高質量發展等主題,編印《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征文成果彙編》《四渡赤水研究成果彙編》《全市高質量發展創新工作案例彙編》,編寫《用兵如神——四渡赤水戰例研究》《川南遊擊縱隊概述》等專著教材讀本10餘冊,全面呈現四渡赤水紅色資源的總體特征,立體展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成就,築牢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根基。
四、以學術交流爲拓展,理論闡釋基實效顯。堅持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市的生動實踐,搭建學術平台,整合研究力量,提升研究素養,努力把實踐探索經驗提升爲理論闡釋成果。一是建好研究中心。加強“市黨的創新理論實踐研究中心”建設,整合全市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校系統等理論研究力量,開展課題申報和學術交流活動,推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護中的實踐路徑》等研究成果10餘項。在教研室加挂校級研究中心,不斷強化教研室科研職責,儲備打造特色研究中心。二是深化學科建設。完善《關于加強學科建設的實施意見》,确定重點建設、鞏固提升、積極扶持、統籌推進四位一體的學科建設布局,明确各學科重點方向和聚焦領域,在學術交流經費預算、統籌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探索建立量化考核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三是推進學術交流。通過“引進來”方式,承辦全省黨校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論研讨會,舉辦科研咨政業務培訓、大調研座談等,邀請專家作專題輔導,搭建學術交流平台。通過“走出去”方式,鼓勵和支持教研人員參加黨校系統、學術團體等舉辦的學術交流活動,不斷夯實科研人員的理論基礎和業務素養。2023年,各學科開展教研活動10餘次,40餘名教研人員撰文入選各級研讨會論文20餘篇,在《學習時報》《黨校報》等報刊發表論文30餘篇。
彙報完畢,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謝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