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講稿:充分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方法論
45年以來,作爲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而且日益影響着世界的發展。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矚目成就,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爲指導。正如毛澤東同志形象比喻的:“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方法論,對于在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進行新的偉大革命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唯物觀點,重新确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首要方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中,毛澤東同志深刻地把握了從實際出發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方法論,并将其用中國化的語言概括表述爲“實事求是”。改革開放以後,在總結曆史的經驗教訓時,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際上,“貓論”就是這種改革思維的形象表達。也正是因爲重新确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的改革開放才在不斷破解各種難題與挑戰中得以切實推進。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和力量源泉。45年的改革開放史,歸根結底是黨和人民的奮鬥史、創造史。從實踐來看,改革開放之所以不斷取得新成就,是因爲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并充分調動了人民群衆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向基層放權賦權,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衆從事生産和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激活生産經營活動,促進生産力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面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更要尊重并發揮人民群衆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衆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形成推動改革的強大合力,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築牢群衆基礎。同時,還要加快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和激勵機制,探索建立改革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