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實踐活動進展情況彙報
市政協機關把深入開展實踐活動作爲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的重要載體,以“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爲抓手,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台、各方參與、服務群衆”的工作機制,探索“一線協商、鏈上融合、靶向對接、精準幫扶”的實踐路徑,靠“統得好、知得深、議得準、幫得實”的務實作風,達成“困難群衆提,項目對口幫、成果共同享”的集成效應,在全面助推鄉村振興、爲企業纾困解難、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爲建設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堅強保障。
一、堅持黨建引領,在高位推進中提質增效。市委開展的“共同締造”活動,是深化實踐活動的創新之舉。市政協黨組和機關黨組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共同締造”活動是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向往、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之策。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親自研究、親自謀劃、親自部署,系統總結全市政協系統“協商在一線”經驗做法,開創性把“共同締造”理念作爲深化市政協“協商在一線”工作的理論支撐,對“協商在一線”工作提檔升級,在全市政協系統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市政協機關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台、各方參與、服務群衆”工作機制,及時出台專門文件,先後召開現場會、工作交流會,大力推動各級政協組織在同級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做到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落實。目前,在全市10個縣市區全面建立“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基層協商陣地和平台,在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搭建基層協商議事平台,依托政協專門(工作)委員會建立界别協商議事平台,使“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成爲解決基層群衆生産生活困難問題的有力抓手,成爲建設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生動實踐。
二、堅持調查研究,在務實爲民中精準靶向。調查研究,是人民政協工作的“壓艙石”。爲提高務實爲民的針對性,市政協機關組織服務市政協領導和政協委員圍繞中心工作,聚焦穩增長、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等7個主題,緊扣“重難點”問題,下足“腳底闆”功夫,提出“金點子”建議,在調研中求實效、在實幹中辦實事。聚焦我市經濟運行情況,經濟委員會采用“四不兩直”方式,與14種行業54家代表性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有關情況直報市領導決策參考;圍繞“扶持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發放和分析3015份網絡問卷,形成39篇監督性調研成果,召開專項民主監督會,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圍繞“加強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提案委員會爲解決事關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十八個課題抽絲剝繭、二十條建議直擊痛點”,市委、市政府領導予以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批示。
三、堅持守正創新,在優化機制中同步互動。市政協機關堅持将實踐活動置于社會治理體系的戰略部署之中謀劃,适應基層治理結構新變化、新要求,探索“一線協商、鏈上融合、靶向對接、精準幫扶”的實踐路徑。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以“堅持決策共謀,聚焦民生務實建言;堅持發展共建,引導群衆積極參與;堅持建設共管,有序開展民主監督;堅持效果共評,及時反映社情民意;堅持成果共享,廣泛凝聚各方共識”爲推進措施,注重發動群衆、組織群衆、依靠群衆、造福群衆,積極探索和不斷完善政協基層協商路徑方式方法。以實施項目(項目清單)爲載體,與“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全市共性指導議題的協商、鄉村振興聯系點工作等相結合,讓群衆共享成果,不斷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圍繞“323”攻堅行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城市适老化社區适老化住房建設和改造等4個共性指導議題,開展聯合調研、聯動協商,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建議;爲解決順安山社區老年群衆吃飯問題,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民政部門、社區、黨員和群衆代表現場協商共謀、齊心協力共建,共同推動幸福食堂建設,既解決了3700多名老年群衆的就餐問題,也爲老年人提供了一處休閑活動場所。
四、堅持示範引領,在樹立形象中打造政協品牌。市政協領導和機關黨員幹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積極投身實踐活動。一是領導幹部率先垂範擔當善爲。市政協領導和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認領任務,主動領辦民生實事項目。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孫偉在推動茶産業高質量發展中,組織開展茶産業品種、品質、品牌和标準化的“三品一标”建設、搭建“楚茶論壇”等交易交流平台、實施“赤壁青磚茶”突破行動等,帶動茶農增收緻富。市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塗遠超助推市政協鄉村聯系點——富民強村,籌措資金120萬元,解決石屋頭村灌溉水渠、村民飲水等難題。市政協領導和機關領導班子成員還先後推動解決環境整治、企業重點項建設、托幼一體化、平安村創建等民生事項,協調三峽集團、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幫助林區解決高寒山區取暖、支持農特産品銷售等困難和問題。二是政協委員履職爲民真擔實爲。市政協機關積極引導政協委員把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問題作爲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帶動資源服務平台下沉。把基層群衆普遍反映的民生難題,通過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請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辦理;召開“引進培育農業産業鏈頭部企業,推進農産品加工和品牌建設”月度專題協商會、“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持續實施扶持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計劃”專項民主監督會,促進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開展四級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組建委員小組辦實事、解難題、促發展,僅去年一年就提供幫扶資金和物資1.7億多元。三是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勇擔作爲。堅決落實“雙報到雙報告”要求,實行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坐班”制,協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以鄉村振興聯系點、對口幫扶社區、共建社區和居住地社區爲基本單元,組織開展結對幫扶、獻愛心等活動,針對性地解決了戶部巷社區老舊小區文化設施欠缺、青魚嘴社區紅色便民服務驿站建設等困難和問題。下沉黨員幹部做到“五個一”至少參加1次社區會議、參與1次入戶走訪、解決1件惠民小事、參與1次人民調解、撰寫1份下沉心得。市政協機關以“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爲抓手,助推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的做法,《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以及各級融媒體進行了深入報道,“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群衆的認可度不斷提升。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