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作出了“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重要论断;“七五”普法和“八五”普法都将“培育公民法治信仰”作为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充分表明法治信仰对于实现法治中国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党员干部的法治信仰状态不仅影响其法治实践的成效,也成了民众判断法治是否值得尊重和信仰的重要依据。所以,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形成并坚守自身的法治信仰。

一、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基本内涵

法治信仰是人们从内心认同法治的价值,希望通过法治手段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并自觉遵守和捍卫法治,维护良法的权威,将法治作为衡量自己行为标准的一种心理倾向。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二)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情感。第一,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和内心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党员干部对于法治的热烈情感,就要建立仪式感。确立国家宪法日,就是希望能够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宪法内容、尊重宪法精神的良好氛围。树立宪法权威,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是培育党员干部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党员干部就职宣誓仪式的宣传力度,借助各单位力量,依托图片文字、宣传标语、电子屏幕等方式,营造就职宣誓的感染力、渗透力和认同感,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第二,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与该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若需要使党员干部对法治产生亲近感,法律本身就应该是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同价值的良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诸如仁爱、大同、“达公道”等优秀精神,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增强党员干部及民众对法治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三)坚定党员干部的法治意志。在和平年代,意志力普遍表现为经受得住诱惑,对党员干部来说,金钱、权力、美色都是诱惑,特别是要经受得住金钱的诱惑。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要磨炼法治意志,就需要使权力运行在法律制度的笼子里。要构建强有力的法治反腐的领导体系,明确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反腐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构建科学严密的法治反腐制度体系,明确党纪国法是反腐工作必须坚持的制度原则,制度要先行,要让党员干部认识到制度的威严,惩戒起兜底保障作用;要构建权责明晰的法治反腐实施体系,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构建权威高效的法治反腐监督体系,对权力滥用进行及时监督;要构建震慑有力的法治反腐惩戒体系,高压反腐,惩戒腐败,要各种体系协同发力,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上各类体系使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处于治标层面,我们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想腐,还不想违法违纪,就必须磨炼修养其自身的道德素质,使其深刻认识到权力滥用对国家和社会治理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自身违法违纪的行为给社会民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和诱惑中锤炼法治意志。

(四)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能力。无论是法律知识、法治情感还是法治意识,这三者都存在于人的主观精神层面,要使法治发挥作用,必须通过法治方式予以实践。第一,要完善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利用大数据提升立法精准化、科学化水平。要严格执法,弘扬宪法精神,明确党员干部的执法水平直接影响法治信仰在全社会的宣传与教化。要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是人们对法治的最高向往,人们只有通过公正司法相信法治是公平的,才愿意将法治作为信仰的对象;第二,要健全法治实施监督机制。对党员干部法治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加强监督,要明确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主体、监督形式等各类监督要素,使党员干部在多重监督下作出的行为符合法治规范;第三,不仅要重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各类强制性规范,也要合理运用蕴含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软法”,重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涌现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重视从乡村民间积淀出的公序良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法治文化,坚持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引领良好的新时代社会。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支部书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
支部书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
3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