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是在這個時間,中國的兩會上,碳達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持續改善生态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修複,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随着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造成氣候的異常增多,全球變暖,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提出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對保護全球氣候和環境有重大和積極的意義。但是實現這個目标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見效。
陽春三月 萬物複蘇 春光拂面。這個月有很多和環保相關的節日,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3月21日是“世界林業日”。森林是人類的搖籃,但随着人類的發展,從早期農業耕作到現代,木材和森林産品的消費急劇增加,導緻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質量不斷下降,生态環境逐漸惡化。“世界林業日”的誕生,标志着人們對森林問題的警惕。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在全球範圍内,水質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門間競争性開發所導緻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資源進一步短缺,水環境更加惡化,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威脅着人類的福祉。
3月30日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提出的全球節能活動。它倡導家庭和企業用戶在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周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關掉不必要的燈和耗電産品一小時,以示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中國人有句俗話“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願小而爲之。”低碳生活其實隻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稍微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爲這個世界做出很大的貢獻。其實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參與環保,例如:少用紙巾,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練習本和白紙,把字寫小一點,那麽練習本和白紙就能寫更多的東西,每張紙都雙面打印,這相當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這些對自身行爲的約束,其實也達到了種樹的目的。少用塑料袋,一隻塑料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的損失可能是5毛錢的50倍;在校用餐,吃多少取多少,不要浪費;随手關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把洗衣服的水可以潔廁,做到水循環利用;把家裏用洗菜淘米的水澆灌綠植。随手關燈、關電腦、拔插頭,養成節能習慣,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推動“雙碳”目标的實現和我們每個個體都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約束好自己的行爲,也許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爲碳中和和碳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關上的是一盞燈,點亮的卻是未來的希望。愛護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大家共同行動,爲實現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而努力!
高一14班 高嵩嶽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