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方以國禮迎回43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根據中韓達成的共識,雙方今後将繼續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進行發掘、鑒定,每年清明節前進行一次常态化交接。随後,第二批68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又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這些先烈都是英雄,許多網友也贊揚國家迎接烈士遺骸回國的舉動,認爲這是對烈士的尊重,體現了國家沒有忘記曆史、沒有忘記爲國家做出貢獻的人。然而,這樣一件西方國家特别是美國都經常做的事情,卻在互聯網上出現了一些雜音,不少“公知”和“大V們”在謾罵“炮灰”回家了,迎接“人肉烤面包還浪費納稅人的錢,還搞這大的場面,典型的形式主義”。這些英雄是不能侮辱和謾罵的,因爲他們的付出與犧牲,讓西方侵略者充分領教了“謎一般的東方精神”,至今西方還在研究爲什麽在朝鮮戰場上他們打不過裝備落後的志願軍。如果我們不捍衛英雄的英名與榮耀,反而無端地置疑、無知地跟風,那是要犯曆史性錯誤的。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些“意見”與“段子”,認清陰謀與詭計,真正樹立起敬英雄、愛英雄、當英雄的觀念,真正承擔起曆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一、對英雄的态度,顯示出了一個民族的追求,必須把英雄高高捧起
有的人認爲是英雄造時勢,還有的認爲是時勢造英雄,始終有争論。但這充分說明了,英雄與時勢密不可分,英雄有着不替代的曆史作用。
(一)勝利的意志和信念都必須由英雄的行動來支撐。英雄必将喚起無限的力量,在我們抗戰剛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認爲中國肯定會亡國,裝備不行,訓練也不行,根本不可能打過日本。但是,一家報紙的評論說:“隻要少數中的少數,精英中的精英不肯屈服,中國就不會亡國。”這就是英雄的力量,抗戰八年始終有數不盡的英雄在激勵着人民去戰鬥,最終取得了輝煌勝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爲艱難的時刻,蘇聯紅軍越來越被動,于是上級就到一線了解情況,問大家在武器、給養、戰術方面有什麽需要,才能夠扭轉戰局,得到大家的回答卻是:我們需要英雄!于是英雄的事迹、英雄的形象被宣傳開來,士氣得到充分激發,不僅戰線鞏固住了,而且越打越猛,在上甘嶺戰役中,美國人發動了瘋狂進攻,其實美國人也并不是都怕死,他們的士兵在太平洋戰争中,曾經手握手榴彈從日軍碉堡的射擊口伸進去,不顧傷亡與日軍搏鬥。但是遇到了中國軍隊以後,發現敢于“同歸于盡”的英雄行爲屬于自發行爲,而這種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二)必須維護英雄的形象。英雄始終站在一個民族精神的頂端,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精神中的鈣。黑格爾講過這樣一個觀點:“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隻是關心腳下的事情,注定沒有未來。”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英雄的國度、英雄的時代和英雄的民族,我們在出生之時就擁有了英雄的基因,你我的血管之中,同樣都流着不屈的血液。讓我們好好地懷念英雄,敬畏英雄,珍惜英雄。塞萬提斯說過:失去财富是損失,失去朋友同樣是損失,而失去勇氣則是最大的損失那麽失去英雄呢?那是沒有色彩的世界,沒有激情的年代,迎接我們的将是一個不屬于自己的未來,這個未來中,我們會遭受無人同情的失敗與折磨。當有人污蔑英雄、嘲笑壯舉之時,我們決不能無動于衷,必須發出正能量,講好硬道理,消滅“污染源”要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自覺做到不說不聽不信不傳,保持好胸中浩然之氣。
(三)必須傳承英雄的事業。曆史使命在召喚我們,強國目标在等待我們,複興的時代需要我們像英雄一樣站到曆史的前台,祖國和人民期待我們像英雄一樣掀起時代的波瀾,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盡管我們絕大多數人成不了英雄,但我想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應該是朝向英雄的方向,我們每一次凝視都應該閃耀着敬仰的光苦,希望每天早上喚醒我們的,不是起床的号音,而是成爲英雄的夢想。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