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指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是說,不符合道德規範、文明禮儀的言行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做。學校作爲我們接受知識的神聖殿堂,更應該是一個文明和諧的集體。
開學一周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同學能夠嚴格地遵守紀律、積極地鍛煉身體、主動的努力學習,但是仍然有個别同學上學遲到,有的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背離了學生就是要認真學習這一宗旨;極少數學生校園内吃零食,課間不注意遵守紀律,在學校中橫沖直闖,亂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等。這些現象就在你我身邊,這是播撒文明的校園裏最不和諧的音符。
同學們,文明不複雜,不抽象,不遙遠,她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而做一個文明的人,有修養的人并不難,隻要我們願意,隻要我們有愛校思想,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我們就會關心學校的發展、愛護學校的環境、維護學校的形象;隻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就會消除冷漠,減少浪費,勤儉生活,勤奮讀書。隻要我們願意,就可以讓“文明與我們同行”,讓“文明之花”開在我們的心中。作爲學生,文明就是樸素整潔的裝束,就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就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就是見到師長時的一聲親切問候,就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就是不說髒話、不亂吃零食、自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是不損壞公共财物,就是積極思考、安靜聽課、不懂就問,就是課餘時間不喧嘩、不起哄,就是自覺服從學生幹部的管理和接受老師的批評勸阻。
同學們,做一個文明的人,有修養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們互相提醒,自我監督,讓文明成爲一種習慣,讓習慣成爲一種自然。
同學們,開學的第一個月是我們學校的行爲規範月,請同學們按照《小學生守則》的要求,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讓文明之風吹拂我們的心靈,讓文明的花朵伴随我們的成長!讓我們的校園随處可見文明之舉,到處可聞文明之聲!
值周教師 許子涵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四一班的鄭嘉奕,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說文明話,做文明人》。
校園裏,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同學見到地上有紙屑,就彎下腰,随手撿起來,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學校的主人。我要對這些同學說:“你們是可愛的,是好樣的!”
但是,我們也發現校園裏還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言行:下課後的走廊裏,總有同學在你追我趕,還不時傳出一些不文明的語言;上下樓梯時擁擠而沒有次序;上放學路隊還不夠整齊,甚至還隻有個别學生大聲喧嘩;走廊上偶爾還有些零星的紙屑……
同學們,我們作爲學校的小主人,要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麽,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地上有廢紙時能夠彎腰撿起的舉措;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更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
“校園文明行,人人争四好”。同學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攜起手來,學會文明用語,做文明之事,共同創建一個文明的校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