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鄉村振興典型經驗材料

今年以來,市以“三抓三促”行動爲抓手,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目标任務,堅決守牢确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着力建設現代園區,加快打造産業集群,持續抓好農村改革,聚力建設和美鄉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興産業”搭建群衆增收“大平台”。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區作爲農業産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和主攻方向,做大基地規模,做強主導産業,以點帶面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一是實施高标準農田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創建昌馬萬畝高産優質小麥示範區,糧食播種面積達*萬畝,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按照集中連片、提标擴面、水肥一體、整體推進的思路,創新推廣“企業流轉、村級托管、農戶聯種”三種模式,新建高标準農田*萬畝,打造了高标準農田建設“百畝塊”“千畝方”“萬畝片”*樣闆,高規格承辦了*高标準農田建設現場會。二是打造現代園區促進産業集群發展。做足“農頭工尾、畜頭肉尾”文章,以蜜瓜、蔬菜、枸杞産業爲主導,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和國家級林果産業園,發展蜜瓜*萬畝、蔬菜*萬畝、富硒零農殘枸杞*萬畝。組建蜜瓜、蔬菜、枸杞、肉羊特色産業聯盟,着力打造四個*億級特色産業集群。引進蜜瓜智能化分揀包裝、枸杞飲料、枸杞雪糕生産線,新建牛羊屠宰加工及冷鏈體系建設項目,不斷延伸産業鏈條。三是突出下遊暢通促進三産融合發展。啓動市“三倉三中心”建設,建成*雲倉、*中轉倉、*前置倉和農産品集采集配中心、質量追溯中心及直播直銷中心,暢通農産品物流渠道,推進直播電商、電商直采等新業态新模式向農村延伸。全力打造“*珍好”區域公共品牌,累計認證“三品一标”農産品46個,創建“甘味”農産品品牌8個,“*枸杞”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産品目錄,成功創建“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和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市。積極組織各類經營主體參加第*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甘味”特色農産品走進山東展銷會等省内外展會5次,成功舉辦市第四屆特色農産品訂貨交易會,簽訂農業訂單*億元,簽約農業項目總投資*億元,*特色農産品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美村莊”繪就生态宜居“大畫卷”。按照“收縮邊緣、繁榮中心”的思路,統籌産業發展、高标準農田建設、基礎設施配套、鄉村文化旅遊等要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綜合建設項目。一是推進農房改造。主推易地新建、原址新建、拆除舊宅、騰退進城、康養小區安置、風貌改造等六種農房改造模式,配套7+3+10的扶持政策,2023年新建農村集中居住區*個,改造農房*戶,創建省級鄉村建設示範村*個,累計建成農村集中居住區*個,改造農房*戶,創建省級鄉村建設示範村*個。二是推進綜合治理。不斷完善“戶清掃、組收集、鄉拉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置模式,建成标準化填埋式垃圾處理場*座,配備垃圾拉運車*台、垃圾鬥*個,聘用農村保潔員*名,農村垃圾有效處理率達到100%。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累計建成農村污水處理站*座,敷設排污管網*公裏,管網敷設到32%的行政村,鄉集鎮和村中心組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推進農村廁所改造,2023年改造高标準水沖式衛生廁所*戶,累計建成衛生戶廁*戶,農村常住戶标準化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三是推進綠化美化。村前屋後因地制宜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8%,農田林網化率達到80%以上,村莊内外适宜綠化區域綠化率超過80%。依托省級鄉村建設示範村創建和農村風貌改造示範點打造,抓好農宅後院整治,基本做到柴草不亂放、農具不亂擺、衣物不亂挂、糧食不亂存、畜禽不亂養、糞污不亂堆、棚舍不亂搭等“七個不亂”。

“促治理”構建鄉村社會“大和諧”。按照“三級中心一張網”社會治理模式總要求,以“一領四強五融合”爲總體思路,标準化建成市、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做實做優活力網格,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一是活力網格促治理。不斷推進“黨建+基層治理”工作模式,依托*個農村網格,成立黨支部*個,黨小組*個,配備專職網格員*名,網格工作輔助人員*名,建立起以村民小組爲單位的網格“微單元”,确保發揮“一網多能”“共治共享”的功能。二是建好中心強載體。以“六有八化”爲标準,以“實用實戰”爲導向,規範化建設鄉、村兩級綜治中心。建成集公共法律服務、群衆信訪接待、矛盾糾紛調處、視頻監控聯網、心理咨詢服務等爲一體的鄉級綜治中心*個,整合公安、綜治、司法、食藥、行政執法等力量進駐中心工作,基本實現“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處”的目标。建立首問負責制、歸口受理制、催辦督辦制、工作例會制、矛盾糾紛排查制、聯調工作制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以“日排查、旬研判、月調度”的工作模式确保三級中心高效運轉。三是五治融合提質效。設立“群衆說事室”*個,形成“村民說事、幹部領事、大家議事”的三級工作法。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充分發揮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聯動作用,做到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全鏈條解決”。加快推動大數據、智能化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依托“雪亮工程”、數字鄉村建設,視頻監控基本實現全覆蓋,數據驅動、人機協同的“天羅地網”立體化、智能化的鄉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初步形成。

此内容查看價格爲5金币(VIP免費),請先
此部分内容爲付費内容,支付後可以閱讀全文

“育鄉風”打造文明風尚“大學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爲主要内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和培訓活動,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是深化典型引領。持續推進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挖掘農村道德領域先進典型,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個、全國文明村*個、省級文明村*個。組織開展“五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通過樹立好家風轉變舊觀念,培植道德實踐熱土。持續深化“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主題活動,廣泛宣傳先進模範先進事迹,引導市民群衆見賢思齊,向上向善、崇尚典型,争做典型。二是深化文明實踐。以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毒會等“一約四會”爲抓手,不斷健全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具體實踐載體。制定印發《*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工作實施方案》、《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倡議書》,積極倡導文明鄉風,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治理。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深入開展“除陋習、樹新風”主題實踐活動,常态化開展走村入戶宣理論、農家小院講故事、田間地頭普科技、鄉村舞台唱夢想、“民事直說”解民憂,不斷增強群衆參與移風易俗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三是深化文化惠民。整合全市宣講資源,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鄉村大喇叭等平台,爲廣大群衆談黨的理論、談惠民政策、講實用技術、謀村組發展。加強基層圖書服務資源配送,深入開展“九進一創”全民閱讀活動,在農村掀起“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熱潮,進一步豐富了農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

“富百姓”托起群衆民生“大幸福”。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解決好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事好事辦到人民群衆心坎上。一是做大做強特色産業。安排财政銜接項目資金*萬元用于産業發展,占下達資金的*%,重點實施産業項目*個,培育枸杞*萬畝、蜜瓜*萬畝、蔬菜*萬畝、制種*萬畝、優質飼草*萬畝,累計建成高标準農田*萬畝,肉羊、生豬飼養量分别達到*萬隻、*萬頭。二是大力發展務工經濟。健全完善産業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帶動農戶參與産業發展、參加務工就業,進一步提高農戶增收能力,多渠道穩定增加農戶收入。采取“外地輸轉”和“就近務工”相結合方式,組織動員農村閑置勞動力外出務工,輸轉農村富餘勞動力*萬人次以上,實現勞務收入*億元以上。三是積極盤活資源要素。通過加快土地流轉、深化産權制度改革、提高入股分紅比例等措施,不斷增加農村居民财産性收入比重。新增流轉土地面積*萬畝以上,全市土地流轉累計面積達到*萬畝以上,土地流轉收入達到*億元以上。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将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資源性資産、非經營性資産、财政幫扶資金、其他涉農資金等折股量化到戶,利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多種方式發展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向農戶分紅。四是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圍繞落實惠農補貼、金融扶持、民生保障等政策措施,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棉花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類惠農補助資金*萬元。強化金融政策扶持,發放“産業貸”*億元,扶持*戶農戶發展種養殖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落實好農村低保、養老金等政策,積極争取民生保障普惠性和兜底救助類等政策措施,對生活困難的低保戶、五保戶等特殊農戶給予相對穩定的救助措施。

“強集體”激發鄉村發展“大活力”。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築牢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制定和完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施方案,逐級簽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責任書,層層壓實責任,推動任務落實。分層分類舉辦鄉村振興輪訓班,強化抓鄉村振興的政治自覺。全面推行鄉鎮黨委“1+2”結對幫帶、導師幫帶制等制度,定期組織村黨組織書記開展鄉村振興“擂台比武”和走村觀摩,不斷增強幹部服務群衆、解決問題、幹事創業的能力。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實施“頭雁”儲備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幹部”計劃,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庫,動态儲備村級後備幹部。精準選派*名優秀幹部,擔任駐村工作第一書記和隊員,選派*名優秀金融人才到鄉村兩級擔任金融助理,切實發揮專長、助力鄉村振興。三是增強村級經濟。制定出台了《強化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行動方案》,提出*條“硬核”舉措,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路徑”。實施村集體經濟提質倍增計劃,建立縣級領導抓鄉促村工作機制,按照“挖掘一批潛力村、扶持一批薄弱村,提升一批重點村”的思路,逐村制定“一村一策”年度發展計劃,每年實施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個以上。組織實施“萬企幫萬村”行動,動員全市*戶央業、國企和*戶規上企業對口幫扶*個鄉鎮的*個行政村,探索出聯建富村、商貿旺村、實事惠村等8種發展模式,确定*個村開展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全市*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萬元,收入*萬元以上的村達*%,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有沒有”向“強不強”轉變。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檔下載,如果需要下載word文檔,請在評論區發評論,我們安排修複
0

評論0

請先
市紀委書記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研讨發言材料
市紀委書記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研讨發言材料
3分鍾前 有人購買 去瞅瞅看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