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三全育人之管理育人)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构建包括管理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因而,管理育人不仅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而且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提升管理育人的有效性对于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提高对管理育人的认识、重视管理育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创新管理育人的方式和机制。

一、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的内涵要求

管理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将管理育人渗透至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既要把握高校管理育人的共通性,又要充分结合高校的特殊性,找准实施管理育人的有效路径。

1.高校管理育人的主体要求。随着高校管理架构的逐渐层次化和体系化,管理育人也逐渐形成了系统和体系,管理育人的主体也随之体系化。管理育人的各个主体的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但工作职责范围和方式却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可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校管理育人的领导力量,居于管理育人的上层。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而高校党委和行政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领导者、规划者、组织管理者以及督促检查者。校级党政领导层则是学校管理育人的直接领导者和责任人,肩负着管理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区别在于:民办高校在校级层面的管理机构中增加了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和党委指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民办高校管理育人的领导力量更为复杂,所涉及的人员组成更加庞杂,如何在众多利益中寻求最大的均衡更加困难,需要多方协调统一,重视育人工作。二是学校管理育人的主干力量,居于管理育人体系的“一线”。管理育人的主干力量是直接面向学生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他们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与学生联系,是管理育人的直接主体,发挥着主要作用。这些主干力量具体包括学校的学工、教务、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学院的书记、院长、副书记、副院长、院团委书记、辅导员、教学秘书等。三是学校管理育人的辅助力量,居于管理育人的“中层”。管理育人的辅助力量主要是间接与学生事务相关的人事、宣传、财务、保卫、后勤、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但不包括一般从事服务的工作人员。从管理育人主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式而言,管理育人主体一般都是与学生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他们以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工作效果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榜样。管理育人主体可在工作职责范围内开展育人工作,也可在工作职责范围外主动对接学生班级,通过联系班干部、班主任、班导师等多种途径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然而,民办高校管理育人存在管理层级较复杂、管理干部配备不全,管理育人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民办高校要充分意识到管理育人体系中的领导力量、主干力量和辅助力量之间的关系,做到统筹建设、协调发展,要加强领导力量中管理育人主体对管理育人的重视,用足用好主干力量中管理育人主体的智慧,调动辅助力量中管理育人主体的工作积极性,汇集成民办高校管理育人的合力,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育人的水平和实效,有效推动管理育人工作整体效果的提升。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2.要重视管理育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高校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管理育人也是一个整体。高校管理育人的主体、内容和途径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校育人体系,其中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然而,在现实育人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管理育人的各个主体之间、各环节之间割裂,各个主体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育人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效果没有得到整体提升。因此,高校要重视管理育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只有树立系统性管理育人的理念,才可能产生整体协同协调的管理育人行动,才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育人效果。一是高校在管理育人主体上要构建校领导、职能部门、学院、一线管理人员统一协调的“育人共同体”,他们按照各自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撑、相互补位。二是高校在管理育人的内容上要做好顶层设计,保障各部分相互衔接,在管理举措上要相互支撑,避免制度性冲突和措施脱离现实的现象。三是高校在管理育人的资源利用上,要对学校宏观管理资源、部门管理资源、管理条件、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进行有效整合和整体调控,聚焦管理育人的目标任务,形成高校管理育人的合力。

3.要创新管理育人的方式和机制。作为“Z世代”的大学生群体,其选择性、差异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这对高校的管理育人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例如,现阶段网络一站式服务平台,隔断了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同大学生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使得管理者与大学生逐渐变得陌生和遥远,而那些原本与大学生接触并不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几乎完全脱离了大学生,管理育人的功能被弱化。因此,高校需要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拓展渠道,创新管理育人的方式方法。一是高校要将管理人员的工作前置,将其主动嵌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管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联系班级学生,主动担任兼职辅导员、班导师、社团组织的指导老师,及时参加学生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实现管理育人功能。二是高校要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拓展网络管理育人的新空间新阵地,探索网络平台管理育人的新方式新途径。三是高校要建立健全管理育人的工作机制。管理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管理部门明确的职责要求和管理人员较高的思想觉悟是高校保障管理育人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例如,建立高校管理育人的制度规定,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每年应承担直接或间接联系班级学生的任务要求;建立管理育人奖惩的制度,对管理育人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年度考核中给予政策倾斜,对未开展相关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以此激励更多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育人工作中。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1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