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關于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總結報告
黨的**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适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幹部隊伍。”學習貫徹XXX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作爲國有地方中小保險公司,我們結合金融業特點,針對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短闆,不斷完善幹部“選育管用”工作體系,優化人才“引育用留”機制,着力鍛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堅持問題導向摸底數。在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時,我們以市委巡察反饋問題、上級主管部門和監管單位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爲基礎台賬,深入分支機構和同業開展調研,深刻查找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問題。第一,幹部梯隊建設待優化。一是在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市場化選聘改革中,實行組織委派幹部和市場化聘任高管“雙軌制”管理,兩者之間在思路理念、管理體制、協作配合等方面還要進一步融合。二是中層管理幹部配置不足,空缺率較大,存在總部部門隻有1名負責人、副職主持工作或一人兼任多個部門負責人,省外分公司隻配備了1至2名班子成員等情況,“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格局尚未形成。三是幹部隊伍“老中青”梯次結構配備不到位,40歲左右中層正職和35歲以下中層副職的比例未達到組織要求,個别崗位負責人一旦退休、離職,将面臨内部無人可用的局面,影響工作連續性穩定性,甚至造成斷檔。四是幹部選任體制機制需完善,如何把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規範性和市場化選聘的靈活性相結合,不拘一格地選拔幹部仍是需要攻關的重大課題。第二,人才結構性短缺明顯。一是按照相關規定,省級分公司“一把手”須履行成長地任職回避,中小保險公司因自身品牌影響力不足,在當地招聘合格人員不容易,對外地保險從業人員的吸引力更爲有限,導緻本土優秀人才留不住,異地優秀人才進不來。二是行業内高素質職業經理人和高層次技術人才較爲短缺,同時行業人才流動性強,優質資源總體向一線城市和頭部企業集聚,引才聚才成爲中小法人機構的瓶頸和軟肋。三是國資經營評價認定的兩核、精算、IT、資管四大專業關鍵人才占比低,導緻産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成效不明顯,直接影響客戶的感觀和體驗。四是人才培養激勵機制需完善,對照各類崗位的勝任力模型和要求,通過培訓教育、實踐鍛煉等培養複合型人才的方式還不夠豐富,專項獎金、超額獎勵和嚴肅追責問責的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夠健全。第三,監督管理有待加強。一是政治監督還需強化。三四級機構更多地承擔銷售、服務等職能,調研中發現個别機構班子有着“加盟店”等想法,在落實總部部署安排時存在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等情形;容易因一己私利而片面追求“保費爲王”和“費用驅動”,遇到矛盾還可能出現“害怕擔責不敢爲、缺少激勵不願爲、本領欠缺不會爲”現象。二是日常監督還需強化。監督渠道比較單一,主要依靠考察、信訪、審計等方式開展;綜合運用談心談話、組織函詢等效果還不理想,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沒有及時批評教育、限期整改;對“八小時以内”和“八小時以外”的監督尚未貫通,不能及時掌握幹部思想狀況和現實表現。三是重點監督還需強化。主要表現在堅持做到“凡提四必”,防止幹部“帶病提拔”上還有差距,幹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幹部因私離境監管和違規兼職清理等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堅持結果導向出實招。按照“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的要求,我們牢牢把握推動發展這個重點,通過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改進和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做到奔着問題去、盯着問題改。第一,強化黨建引領,擦亮幹事創業底色。牢記“國企姓黨”要求,自覺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堅定扛起政治責任,健全完善加強黨的領導的組織體系和組織制度。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堅定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針對公司省外機構多、黨員流動性大等特點,結合落實市委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着眼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黨支部真正建成堅強戰鬥堡壘,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強黨建。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優化組織架構和完善部門職能,着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機制,提升“後線服務前線、總部服務機構、全員服務客戶”能力。将組織人事部與黨群辦公室合署辦公,以此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幹部隊伍建設的聯動配合,促進選人用人工作流程與黨委會審議決策過程的有序銜接。以黨建引領打造國企合作新樣闆,與成都、重慶的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拓展合作寬度和深度,推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第二,規範選育機制,涵養幹部人才活力。嚴格選拔任用。建立完善中層管理人員選任及管理、風險崗位人員交流管理等制度,提高選人用人科學化和規範化水平。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将内部推選和和市場化選聘結合起來,着力讓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管理能力強的優秀幹部到合适的崗位上工作。除傳統招聘渠道外,積極通過專場招聘、校企合作等方式廣泛吸納年輕優秀人才。嚴明選人用人程序,做好全程紀實工作,确保選任過程可監督、可追溯、可倒查。嚴格能力培養。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理論基礎作爲培養幹部的重中之重,把政治素質過硬作爲幹部教育培養核心目标來抓,構建黨建+業務融合課程體系。堅持把實踐成才作爲主渠道、基層一線作爲主陣地,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和鍛煉,有針對性地補短闆、強弱項,幫助幹部更新知識理念、掌握過硬本領、拓寬國際視野。堅持把必要台階和崗位曆練作爲年輕幹部成長的重要階段,加大跨機構、跨部門交流力度,預防“拔苗助長”“催熟”等情況發生。實施“錦繡·新銳”後備人才公開選拔,分類建立人才數據庫。第三,嚴格監督管理,提升選任工作質效。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逐步建立與市場充分接軌的薪酬機制,特别是在固定工資上體現崗位價值、承擔責任與風險、管理幅度與難度等,在浮動工資上突出價值貢獻。完善考評機制,以業績增量、人均産能爲重點,科學設置考核目标、完善考核方式,探索超額利潤分享、效益分成等激勵措施。全面樹立“能上能下”導向,建立目标管理責任制考核、領導班子考核、領導幹部年度考核“三位一體”考評機制,結合日常掌握情況,充分了解其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實施幹部退出機制。嚴明選用監督機制,以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和選人用人“一報告兩評議”爲抓手,消除“大問題不敢、小問題不斷”的廉潔風險。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涉及利益面廣、廉潔風險高發崗位任職時間較長的幹部及時輪崗交流,減少人爲幹擾和“人情幹擾”。優化分支機構組織人事部門崗位設置,嚴格組工崗位任職資格标準,選優配齊組工幹部人才隊伍。錘煉組工幹部“絕對可靠、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清正廉潔的做人本色,同時加強選人用人基礎工作應知應會培訓,提升組工隊伍專業能力。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