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人物,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
我最喜欢的是蜀国,我同样喜欢刘、关、张三兄弟。我最喜欢的是关羽,因为他很讲义气。在第十一回“身在曹营心在汉”中,曹操给了他很多好东西,如宅院、金银锦帛、侍女。曹操还特地给关羽量身定做了一件上好的绿锦袍。关羽却把新锦袍穿在里面,外面仍然穿着旧锦袍。当曹操问为什么时,他只说因为旧锦袍是兄长刘备送的,自己穿上后就像见到了兄长。我喜欢关羽还有一个原因,他很有毅力,在千里走单骑中,无论曹操给了多少好处,他都一定要去找刘备。在找的路上,发现走的太急,忘记找曹操要通关文凭。一路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张飞的身边。他为了让张飞相信自己,他当着张飞的面,把蔡阳杀了。
我最不喜欢的是魏国和魏国君主曹操。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我不喜欢他。但我发现他很讲信用,关羽投降曹操的时候,他说:“一旦发现了刘备的下落,你就去找他。”在关羽要去找刘备时,他没有因为关羽武艺高强就不让关羽走。
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因为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王桐桐
2022年3月20日
作者简介:王桐桐,2011年7月生,五年级美丽女生,《小小少年说》周四专栏小作者。
从“蒋干中计”联想……——读《三国演义》有感
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之前,我一直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直到我读了《三国演义》第45回《群英会》之“蒋干中计”才茅塞顿开。
蒋干自幼饱读诗书,以辩才著称,因在长江、淮河一带出类拔萃,所以曹操聘请他为谋士。赤壁大战前,曹操亲率百万大军欲横渡长江攻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带兵迎敌,双方剑拔弩张,对峙于长江两岸。蒋干在曹操前夸下海口,欲凭三寸不烂之舌,劝周瑜投降。谁料周瑜早就看出他的心思,将计就计,摆下“群英计”,诱导他盗走假的投降书,蒋干自认为立了大功,却不知中了计,致使曹操误杀了两位水军都督,为赤壁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成为笑柄。
其实,蒋干这个人很有学问,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同时,他也很有胆量,敢自己主动请缨,独自过江去说降周瑜。大家常说蒋干有勇无谋,智力不足。但我思来想去,觉得他最终失败也因为平日他总是夸夸其谈而实践经验太少,无法正确分析局势,导致无法成事,才一步一步地跳进了周瑜的圈套,沦为小丑。
这让我联想到历史上蒋干式的人物比比皆是,如战国时期赵奢之子赵括,他兵书倒背如流,但缺乏实战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在长平之战中战败而亡;还有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马谡,他气量过人,喜好论军事,多次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但是他从没带兵打仗的经验,第一次带兵作战就丢失了重要军事基地——街亭,导致蜀军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无功而返。
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有过不少这样的教训。有一次我学着炒菜,以为只要把做菜的配料步骤都熟背于心就行了。可当我真正炒菜的时候,才发现真是困难重重。我手脚根本忙不过来,一会儿不是把盐放多了,就是把醋当成了酱油,最终炒出来的菜又咸又酸,难吃极了,那味道真是终身难忘啊。还有,以前上课时,我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似乎什么都会,所以不愿意多做练习去巩固学习的知识,可到了考试时才发现自己似懂非懂,错题连篇,追悔莫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应以史为鉴,不做只会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之人,而要脚踏实地到实践中去学习真本领,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作者:金籽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