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三个务必的时代价值与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是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发展。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不断增强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个务必”的理论基础、历史积淀与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三个务必”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为“三个务必”提供了历史积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是“三个务必”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三个务必”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恩格斯明确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其次,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马克思认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夯实执政基础。最后,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马克思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机会绝对有利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可见斗争过程具有艰巨性。只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在斗争中把握历史主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从事革命事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重大的牺牲。列宁强调:“共产党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三个务必”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营养,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三个务必”是永葆党艰苦奋斗政治本色的重要法宝。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命的基因,是影响中国共产党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艰苦奋斗精神是成就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伟业的内生性动力,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与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自谦自律、艰苦朴素、奋发有为,在工作上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生活上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确保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个务必”是筑牢清正廉洁坚固防线的思想屏障。“廉者,政之本也”。党员干部手中权力越大,越要保持清醒,警钟长鸣,守牢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把对党忠诚、清正廉洁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有利于筑牢清正廉洁的坚固防线。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廉政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营造清正廉洁的党内风气。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党性修养,克服官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机关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机关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5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