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節約也是一種文明》。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曆來爲國人所提倡。它如甘露,能讓貧瘠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清泉,能讓垂死的朽木結出智慧的果。古人雲“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從厲行節儉的漢文帝到“一錢太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爲我們留下了一份份憂苦憂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産。習近平主席多次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毛澤東主席曾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理念治理新中國。他們這種強烈的節約意識,令人贊歎,爲國民樹立了榜樣。
現在我們校園裏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紙簍内還有沒用完的作業本;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教室亮着日光燈;餐具回收處仍然有一些剩飯剩菜;洗手間的水龍頭有時嘩啦啦的流淌;一瓶瓶沒喝完的礦泉水和飲料被投進垃圾桶,這些現象我們卻視而不見,……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全國就要浪費掉兩千七百噸紙,也就意味着5萬4千棵大樹化爲烏有;每年消費者僅餐飲方面浪費的蛋白質和脂肪就分别達800萬噸和300萬噸,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的口糧。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救活超過400萬的饑民;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農村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有幾百萬個城市缺水。可見,對于節約我們義不容辭。
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此,我倡議:培養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人走水斷流;節約用電,人少時少開燈,無人時不開燈,放學後及時關燈;節約用紙,不随意撕、扔紙張,生活、學習用品循環使用;節約用餐,敬畏糧食、尊重勞動,以光盤爲榮,以浪費爲恥,堅持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浪費不以量小而爲之,節約不以微小而不爲。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在思想上、生活中、行爲上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實踐者、示範者、傳播者,把節約也是一種文明牢記心間,共建文明、和諧、節約型校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