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集聚资源要素强化服务保障构建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新型管理机制

近年来,县精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始终牢记农业大县使命担当,集聚资源要素,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推动*种养循环园区动能转换、效率变革,成功创建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园区非洲猪瘟防控、保产保供相关经验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次深度报道。

一是三级管理联动,厘清园区建设职能。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原则,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画好园区建设“路线图”。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园区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乡镇“书记季考”,出台《现代农业园区考评激励方案》,委托中国农科院高质量编制完成《*种养循环园区建设规划》。落实工作专班。从涉农部门抽调精兵强将22人组建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实行人员集中办公、经费专项预算、评优单列指标,采取项目化、清单制推进模式,坚持台账管理、挂图作战。引导多方参与。探索建立“园长制”,广泛吸纳各方面代表,推动经营主体主动建园、主动管园,有效破解现代农业园区“不易建、更难管”的通病。

二是三大平台聚合,激活园区建设动能。突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发展格局。建设服务平台。组建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无缝推进产业对接、项目对接、主体对接、人才对接。成立*社会化服务中心,推进线上信息服务、线下经营服务融合互动,全程开展农资、农机、农技、金融等综合服务。建设市场平台。与天府商品交易所联合组建中国*电子交易市场,园区*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规范*实体交易市场,全面实行检测贴牌、统一包装。成立国家生猪市场—*市场,既推动“好卖猪、买好猪”,又有效防范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建设研发平台。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猪专家工作站,引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冯光德实验室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科学院等40余家科研单位入驻,开展全产业链研发。

三是三大要素集聚,释放园区建设潜能。着力破解要素瓶颈,持续完善人才、资金、土地等保障,夯实园区高质量发展基础。主体多元培育。以高素质农民培训、优秀农民工回引、经营主体示范等工程为抓手,累计发展国、省龙头企业5个,省级示范社示范场1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形成产业发展“新雁阵”。资金多元投入。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县财政每年预算园区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近三年整合项目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建成*食品药品产业园、中国*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用地多元保障。按照“生产在园、加工进村”的园村共建模式,盘活农村宅基地,建成*绿色加工点18个。采取“点状”供地方式,对国家核心育种场、10万吨有机肥厂等重点项目提供建设用地191亩,对领旗食品产业园、中兴药业等*精深加工项目用地应供尽供。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四是三种模式带动,提升园区建设效能。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宗旨,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共享园区发展红利。“七统一分”模式。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由合作社统一“*品种、种植技术、订单采购、品牌贴牌、产品加工、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社员分户种植,确保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1211”代养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生猪代养模式,即1个家庭农场、2个劳动力、年出栏1000头肥猪、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无重大死亡风险、无重大市场风险、无资金中转负担、有稳定收益的“三无一稳”。“多元合作”模式。采取“企业带动、联建小区、统一养殖、保底分红”方式建设无疫小区,有效解决中小散户的标准化养殖问题,最大程度实现“区域防疫安全”和“产业规范发展”的有效连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农业多贡献”工作思路,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以赴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更多*力量。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的深化与实践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的深化与实践
6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