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诚信的中学生国旗下讲话稿:诚信面对自己,做自己,说出自己

大家好,我是IB2302的吕潇茗,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诚信”。

2000多年前,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西罗曾说过,“没有诚信何有尊严”。而在中国,孔子开创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四大代表作——《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对诚信也有深刻论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诚信二字,是自古就与中西方的学术、思想成就相生并存的。

然而,我们身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疫苗造假、金融诈骗、学术造假等社会问题一再触动着民众对于社会诚信的敏感神经。上海的一名记者曾就“老人摔倒无人救助”事件进行随机采访,多数人表示对围观者“理解”。许多人称,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不敢轻易施救。“谁知道对方是不是讹人的骗子?”

不难发现,大量的不诚信事件,已深刻改变了一些民众的价值认知与行为预期,许多人走进了一个渴望诚信却又被迫不诚信的尴尬境地,因为不诚信,似乎变成了一种侥幸的、明哲保身的、利己的方式。

所以,现在当我们宣传诚信时,我们究竟在宣传什么?

我们或许在鼓励一种自我与互相的尊重。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学术诚信作为个体诚信的一部分,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某些方面似乎这个话题离我们有些遥远,或许你会把它视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无关紧要的口号,或许你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是学术不诚信中的一份子。

诚信考试、不作弊,得到与自己学术能力匹配的成果,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接纳;抵制篡改、剽窃、抄袭,在借鉴他人的思想、语言或作品时,承认原作者的成果,正确地进行引用并注明来源,是对于另一个体知识产权的尊重。

我们或许也在宣传一种自律,一份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勇气。

为了躲避父母老师的批评而撒谎骗人过分吗?

那么疫情当下谎报行程以得到所谓的“自由”、名人的偷税漏税现象过分吗?

其实我们很难界定一些小小的“不过分”,到某个程度的“过分”之间,到底有什么明确的分界线,因为他们在本质上,都是诚信这一道德底线的缺失。

西方著名的囚徒理论,说到诚信的缺失,谁缺德谁获利,导致人人缺德,最终人人无法获利。于是,除了如法律这些以强制手段保障诚信的他律,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自律,一种停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内耗的自发性的力量:“做正确的事,即使在没人注视时”。

所以我想,在“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追问中,让我们诚信面对自己,做自己,说出自己,打破人与人之间高筑的不信任高墙。

谢谢大家。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5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