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相比“遠在天邊”的老虎,“近在眼前”嗡嗡亂響的“蠅貪”更讓人感受真切。百姓憤慨“老虎 ”,也同樣痛恨“蚊蠅”。基層黨員群衆也是如此,居家過日子,蒼蠅到處亂飛,蚊子嗡嗡亂叫,飯也吃得不可心,覺也睡得不安穩。一個單位建設,今天你拆一磚、明日他拆一磚,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還有什麽建設可言呢?今天,我就以《“微”害不微、無“微”不治》爲題,和大家聊聊人民群衆身邊的“微腐敗”和不正之風。
一、三個特點談“微”
“微腐敗”在我們身邊默默潛行,它就像“蟻穴”,它就像“蝗蟲”,靜默無息潛行。那麽,“微腐敗”有什麽特點,“微”在哪裏呢?
一是“小”。有人認爲吃點拿點不算貪,小來小去不算占,打着小吃小喝、小來小去的幌子,殊不知“千裏之堤潰于蟻穴”。宋朝崇陽縣有個看守庫房的小官,每次都從庫房裏面拿走一文錢,被發現時他不以爲然道,就拿了一文錢,有什麽大不了的。縣令審查時氣憤的說道,一日一文、千日千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可見,微不足道的腐敗積累下來就是大貪呀。“微腐敗”的小,是因爲它的微小。它小到一盒香煙、幾斤水果、一次聚餐,都是“微腐敗”。
三是“廉潔不言貧苦”,要嚴格自律、樹正形象。習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中指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始終讓自己做到“不使内有餘帛、外有赢财”;司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舍晝夜,于物淡然無所好”。這些曆史上的封建官吏都能做到,我們又何言不能?其實以毛主席爲代表的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們就是勤政和廉政的代表,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學習他們“廉不言貧,勤不言苦”的精神。要緊緊盯住作風建設這個“風向标”。修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紅旗渠是河南林縣30萬人民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靠着一條釺、一把鍬、一雙手,削平了1250座山頭,穿越涵洞211條,在懸崖峭壁和崇山峻嶺之間修建了1500公裏長的飲水渠道,改變了落後的面貌。“不是出發的地方,卻寫滿了初心”。作爲新時代青年,我們也應該用嚴實的作風,通過一次次青春無悔的奮鬥,去清除“微腐敗”給我們帶來的陳規陋習。
同志們,當你面對“歪風邪氣”的困擾時,當你面對思想上的“灰色地帶”時,當你面對行爲上的“模棱兩可”時,切記不要“随波逐流”,要始終堅守精神高地,恪守行爲準則,抵制各種歪風邪氣,始終向“微腐敗”和不正之風說不。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