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党支部先进典型集体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年轻干部在为人民服务和成长进步的过程中,要养成主动吃苦的习惯,变被动吃苦为主动选择吃苦,形成“自讨苦吃”的精神品质,在困难中砥砺意志、提升能力,在吃苦中强壮筋骨、磨砺自己,在奋斗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青年干部要干好基层工作,争做“有志、有才、有德、有为”的四有青年,实现从“自讨苦吃”到“苦尽甘来”的转化。2023年12月18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通阅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感他不仅是一名“自讨苦吃”的人民法官,更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有志、有才、有德、有为”。
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位于云南的沧源佤族自治县,面积不大,绝大部分是山区,有佤族、傣族、彝族等20多个世居民族,也是“一跃千年”的少数民族“直过区”,鲍卫忠同志,就是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人民法官。他在艰苦地区长大,勤学苦练成才,在身为人民法官的日子里,只要群众有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不管受多少累吃多少苦,只要正义兑现、群众满意,他都甘之如饴。他用“自讨苦吃”获得了党同人民群众的称赞认可,也接续传承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指引下,青年干部应该主动接过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建功立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向榜样学习,甘做“自讨苦吃”的“四有”青年干部。为党工作是一生追求。在2006年鲍卫忠同志向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里,有这样一段话:“申请入党,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名誉,而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鲍卫忠同志把入党看作无上光荣,将为党工作的初心使命践行于点点滴滴。“每次参加党务学习,鲍卫忠都特别认真,发言也十分积极”,这是领导眼中的鲍卫忠;“有什么不会写的党建材料,都是请鲍局长帮忙”,这是支部同志们的共识;“他有一大摞学习笔记,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学习体会”……多年来,鲍卫忠同志时刻不忘将为民初心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并贯彻落实到每一次执法办案中,积极推动边疆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本职岗位上努力书写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学英模,就要学习鲍卫忠同志心中有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对党忠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有党,就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原则是党性原则。入党誓词第一句话,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人生的选择,是组织的培育,既然志愿加入,就要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以理想信念砥砺忠诚之心,为了共产主义披肝沥胆、矢志不渝;以学深悟透筑牢忠诚之基,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以艰苦奋斗磨炼忠诚之志,加强政治历练,接受组织考验;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之义,将个人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江大河中、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融入共产主义事业的星辰大海中,随时思考和实践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比别人做得更好。
严格执法、一心为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笔记扉页赫然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鲍卫忠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他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好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业24年来,鲍卫忠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守护法律公正,体恤群众疾苦,给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争取和办理司法救助,先后为61位特困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万余元。他发给县法院财务人员的信息,往往都是重复这样的一行字“案款到账,赶紧支付。”执行中的他,不以案款论大小,用心用情为民解忧;脱贫攻坚的他,带领群众种植甘蔗、养猪养牛。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佤族人,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深知民之需、纾解民之困、化解民之忧,坚守了无愧于人民的公仆本心。学英模,就要学习鲍卫忠同志心中有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所急、所需、所想、所盼就是党员干部工作的重点,要始终坚持做到心中有民,解人民疾苦,为人民服务;要学会并善于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只有真正贴近群众,才能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对于来自群众的抱怨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换位思考,把解释沟通工作做到位,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志愿服务中多想一点成效和经验,群众工作中多有一些耐心和热情,岗位履职中多考虑一点群众是否方便、能否一次办好,把每一个环节想周全做细致,始终方便群众办好事办成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