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全省26个山区县之一,地处钱江源头,山清水秀,生态优越,为全省生态屏障保护区。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县乡村产业要以数字平台为支撑,走农业与文化、旅游、工业、商贸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钱江源味道”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文化休闲旅游等乡村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与城市消费、乡村产业与城市市场紧密链接,把城市人流引进来,将乡村的美景、美食输出去,从而形成乡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全新态势,为全省促进山区县农村美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城乡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案例。
一、认清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工业发展面临生态保护的新挑战。一是工业项目选择难。随着我国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成为衡量工业项目是否可行的首要条件,特别是生态屏障区域,这一方面要求更严。由于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对新增工业项目的选择,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因此,工业产业进入门槛更高,项目选择领域大为缩小,环保建设成本更高。同时,现阶段我国工业消费品几乎全部供过于求,加之近几年出口受阻,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利润率下降,这对**发展工业提出了新挑战。二是创新人才招引难。在生态保护区,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生态敏感型新兴产业,尤其以电子信息产业等为首选。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强大的高端人才团队。**山区的**县,高速公路和高铁等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却形成中心城市对山区县人才的虹吸效应,加之生活、教育、医疗等资源两者差距大,山区县招人难、留人更难,不利于支撑高技术生态敏感型产业在山区县落地。
农业振兴面临现实基础的新挑战。一是农业大生产受制于耕地小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推行机械化耕作。重要基础是耕地要平整、开阔、连片,机耕路通达,水利灌溉、排涝设施完善。**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形坡度大,地块面积小,耕地又多处于家庭耕种状态。受地质条件影响,尚存在土层薄、砂石多等问题,有的可耕地土层仅十几厘米厚,碎石占比较大,地力不佳,无法建成高产水田。这一耕地现实基础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形成反差,制约土地流转与集约化、机械化生产。二是农业效益受制产品售价。一个严峻的实现是粮油种植的经济效益低。据调查,**种粮大户一亩田实施水稻与油菜轮作,在取得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扣除成本,全年收益约300元。与此对应的农资价格,如化肥、农药、地膜却持续上升,农业生产成本与产品售价严重不平衡,使农民依靠粮油种植取得增收难度极大。
打通多层面助农富民新渠道。乡村产业振兴,目标是农民增收致富。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以此折价入股经营企业,村集体以此获得股权红利。目前,乡村普遍存在中小学校、村礼堂、厂房、知青点等集体资产,或闲置或利用率很低,将此改造开发为休闲、养生、民宿、餐饮、接待中心等项目用房,可以取得经营效益。创造就业岗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从种植、养殖到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从旅游服务到餐饮、民宿、物业服务,创造各类型岗位,可以吸纳各层次村民就业。促进百业兴旺。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创办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帮扶有祖传手艺的农户,创办传统食品、手工艺品等特产加工,生产旅游产品、伴手礼,丰富旅游购物,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山区县振兴乡村产业,应立足本地农业产业基础,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直面新挑战、拓展新思路、实施新举措,以产业数字平台为支撑,促进山区县乡村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落实“稳粮保供”要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流游客,带动消费,促进农产品、特产销售,开发数据资源,推进数字金融,最终实现企业上市,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