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于大部分南京人来说,明故宫仅仅是一个地铁站名或公交站名而已。谁能想到,这里不仅曾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紫禁城”,也是整个东亚的权力核心所在。
1356年正月,朱元璋率军攻克集庆路(南京),随即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表明自己上应天命,开创帝业。为了避开短命且不详的六朝宫城、南唐宫城,朱元璋精心挑选的皇宫位置却是燕雀湖所在地,据说这里是“钟首龙蟠”的龙头所在地,是南京城内最为理想的帝王之宅。
明代紫禁城位置
面对白茫茫一片湖水,朱元璋调集几十万民夫和士兵填湖(民间有“迁三山填燕雀湖”的传说),最后,采用铺垫巨石,打下密集的木桩以及用三合土分层夯实的办法修筑宫城地基。
1367年9月,皇宫大体建成。具体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中山门以西,逸仙桥以东,大光路以北,佛心桥以南的5平方公里区域内。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大明”,并搬入新宫。当初建造皇宫时,朱元璋特意要求一切惟求朴素,耐用,“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矣。”——《明太祖实录》
尽管刻意要求朴素,规模宏大,气象万千的南京紫禁城依然让外人震撼和赞叹不已。1594年,大明万历二十二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并进城参观游历。多年以后,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一书中感慨地记述道:
“我还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
此时,距离明朝迁都北京已有 150 多年。
洪武年间皇城图
虎踞龙盘今胜昔,雕栏玉切已不在。距离利玛窦来南京又已经过去400多年,然而,他眼中“雄伟”的明故宫却早已荡然无存。然而,现在的南京明故宫仅存有午门至奉天门段遗址所在的午朝门公园等柱础、城门遗迹,供后人怀古述幽。
那么,历史上金碧辉煌的明故宫——“南京紫禁城”为什么会湮没成一个地名了呢?
第一次劫难: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于奉天殿。
1398年六月初三,朱棣率军攻克南京,失败的建文帝选择了与皇后一起自焚,俗称为“金銮殿”的奉天殿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
尽管朱棣重新修复了被焚毁的奉天殿,但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南京。1421年,明代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后,人走楼空的南京紫禁城衰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1644 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于景山,福王朱由崧逃在南京留守大臣拥戴下,在南京登基并改元弘光。然而,此时的明故宫,用来皇帝作为登基的奉天殿已经不复存在。朱由崧迫不得已,只能即位于武英殿、祭告于奉先殿。
随着,南明弘光朝廷的的迅速灭亡,南京明故宫的地位也随即一落千丈。昔日的大明紫禁城,如今墙倒屋颓,沦为乞丐的避难地。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伤心地写道,
“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明故宫遗址
第二次劫难:清初被改为满城。
满清入关之后,时时刻刻担心汉人造反,通常在有八旗驻防的城市实行满人城与汉人城并置的制度。
南京作为南方中国的政治中心,满清自然要布置重兵守卫。南京的明故宫因此迎来了第二次劫难,昔日的明代紫禁城被改为八旗驻防城,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导致明故宫建筑遭到不小破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初次南巡,感慨昔日的南京紫禁城“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断壁矣”。几十年后,乾隆皇帝南巡参观明故宫后,也作诗评论道:“六朝崇构早摧残,基剩明宫烟草寒。”
可见,清朝初年的明故宫,已经是到处残垣断壁,荆榛满目。
第三次劫难:太平天国时期。
1853年3月,太平军围攻南京满城,城内所有旗人妇女老幼全部登城抵抗。事后据清廷统计,包括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在内的全城满族男女老少43000人全部被杀光。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沦为战场的南京明故宫同样在劫难逃。此后十二年,南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并改名为天京。期间,为了建造天朝宫殿、诸王王府及城墙,太平军就在明故宫拆取砖石,昔年华丽精美的石构件更是被随意搬运凿毁。
第四次劫难:民国时期。
到了晚清末年,明故宫还有部分宫墙残存于世。可惜的是,辛亥革命后,南京皇城一带又成为了采石场,仅存的皇城城墙也被人随意挖毁,南京城内甚至出现了专门买卖城砖的店铺。
1911年,英国人法雷斯从明故宫遗址中拆走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往下关扬子饭店进行装饰。此外,1919年竣工的金陵大学北楼就是由美国设计师A.G.Small以城墙砖为材料所建造而成。
1927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首都计划》屡经调整更改后,最终将行政区域调整到明故宫旧址所在地。按照吕彦直在《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草案》中的构思,拆除南京东、南两面城墙,以“扩成为最新之市区”,明故宫正好位于将来首都的“中正之位”。
1929年,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钟山,修建迎榇大道,即今天的中山东路。大道横跨明故宫奉天殿广场,如同一把巨剑,直接把原本为一个整体的明故宫分成今天所见的南北两部。
空中俯瞰明故宫遗址
1929年3月,吕彦直病逝。曾经担任青岛租界地建筑总监的海因里希·舒巴德,于1929年7月被聘为首都建设委员会顾问,他在《首都建设》公报上发文认为,“明之旧皇城,具有广大面积,可以作为政治区。同时,将皇城城墙及河沟围绕之故宫旧址,辟为公共花园,不用以建置任何房屋。”
1930年1月17日,蒋介石亲笔批示:“行政区域决定在明故宫,全城路线应即公布为要”。此后,首都建设委员会开始一一询问南京各大部委机关所需要的房屋间数和面积。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昔日的明故宫成为了国民党首都建设的主要施工区域。
铁道部、交通部、考试院等相继建成,由杨廷宝所设计并建造的中央党史资料陈列馆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更是如同左右宰相一样分布于明故宫紫禁城东西两侧。在这期间,蒋介石在明故宫西侧、朱元璋的“西苑水晶台”旧址,建造了由他本人亲自担任社长的“励志社”。
明故宫机场图片
此外,1924年,南京国民政府又将明故宫西南部开辟为机场,明故宫午门双阙因此遭到拆除,仅保留下一座三孔门洞。1937 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为扩建飞机场还拆掉了西华门、并毁坏社稷坛等遗迹。
就这样,一度成为整个东亚地区心脏所在的明故宫——南京紫禁城就这样走进了历史。
当初,朱棣迁都北京时,特意从南京带走5.8万名能工巧匠,因此北京的皇宫“宫殿规制,无不与南京同,盖北京取式于此”。
南京紫禁城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幸好今天的北京故宫还能让人想象到昔年南京故宫的风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