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党课讲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四个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作出的科学判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与“根脉”,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在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等不同维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明观念,并在建构具有民族担当、历史自觉和人类价值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呈现为主体文明、共享文明、生态文明、天下文明等四个向度。
全面发展的主体文明
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文明的发展程度与人本身的发展程度具有历史一致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其首要意义上,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在新的文明实践中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明的内涵上就是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相互依存是对“西方中心论”的结构性超越,即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超越“中心—边缘”模式,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命运与共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系统性批判,即在文明交流中加深对不同文明间差异的认识,承认各民族国家文明的独特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合作共赢是对“国强必霸论”的总体性解构,即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力求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当代中国关于文明的“自我主张”和“自我创造”,它变革并定向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航道,必将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彰显世界历史意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