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推動多元主體深入參與社區治理,提升基層治理内生動力,xx區因地制宜探索“三位一體”社區合夥人衆治模式,通過引育樞紐型合夥人,聯動團體型合夥人,孵化獨立型合夥人參與社區治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激發基層治理新動力。
一、引育樞紐型合夥人,做聚合資源“強力膠”。一是資源供給,強化引力。以“空間換服務”“一元租金”等創新模式吸引優質樞紐型社會組織入駐社區,引導樞紐組織從“外來者”就地轉化爲“合夥人”,依托社區提供的資金、場地、技術、人力等資源,充分盤活社區空間,讓“樞紐型合夥人”激發運維主體活力。二是專業導入,集成服務。社區指導樞紐型合夥人,采取“1個樞紐型社會組織領辦+N個專業組織參與”的運維方式,重點圍繞物業服務、“一老一小”、公益慈善等契合群衆需求的領域,引入幼兒托育、家庭教育、養老助殘等方面的優質品牌項目,集成提供“普惠性+定制化”社區服務項目。三是創新運維,自我造血。社區服務項目以“公益+低償+市場化”形式開展商業活動,部分收益以基金捐贈、爲社區提供公益服務等形式反哺社區。比如,xx街道xx社區采取“一元租金,資源置換服務”方式,引進專業社工機構“愛有戲”入駐“鄰裏月台”公共空間,開展空間共營式合作,擇優引入笨爸爸工房、童萌親子園、慈善商店等特色服務品牌,集成推出社區服務“套餐”,各類項目服務收益的5%彙入社區基金,用于社區可持續發展。
二、聯動團體型合夥人,做社群發展“催化劑”。一是精準匹配供需。通過舉辦社區開放日、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發動居民參與表決,明确社區項目議題,梳理形成社區需求清單;依托供需對接會等平台廣發征集令,發動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團體型合夥人,以公益服務、有償承接等形式在社區開展服務,促進供需精準匹配。二是開展缤紛活動。按照“組織專業化、服務項目化、活動層次化”原則,針對各年齡段居民群體,開展志願服務、文藝演出等主題活動,實現以活動聚民心,強化居民對社區的共識凝聚、情感認同。三是發動居民自治。聯合成熟合夥人通過活動彙聚社區有志之士,鼓勵能人牽頭,帶動居民依據興趣組建各類自治組織,培養居民社群意識,參與社區自治。如xx社區将xx公司就地轉化爲團體型合夥人,聯合搭建服務平台,在活動中凝聚居民共識,孵化“xx黨員義工聯盟”、“xx工作室”等11支隊伍,開展政策宣傳等公益服務。
三、孵化獨立型合夥人,做社區服務“螺絲釘”。一是找到“關鍵人”。依托xx區“微網實格”、信義治理、參與式社區規劃等工作機制,組織發動微網格員、小區物業管家、在地規劃能人等個體就地轉化爲獨立型合夥人,将“滿天星”聚成“一團火”,組建、壯大合夥人隊伍。二是賦好“社治能”。采用“雲上+線下”形式組織社區專職工作者、居民骨幹、專業匠人等各類群體分層分類接受培訓,将“微網實格”、社區營造、居民自治等方面先進經驗模式層層傳遞至治理一線,推動合夥人“技能升級”。三是錨定“可持續”。社區建立志願服務激勵機制,通過培育社區基金會、成立“積分銀行”等方式,讓居民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實現“收獲志願積分—轉化積分價值—兌換獎品獎勵”三步走,激發居民持續參與社區自治活動的熱情,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目前,全區已發動社區規劃師、微網格員、居民骨幹等x餘人轉化爲“社區合夥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