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赋能山水生态奏响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之歌
近年来,X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特色路径,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历史人文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项目赋能、产业领航、宣传推介,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丰富产业形态、浓郁田园风味、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优质载体,为乡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用活山水文化资源,为和美乡村“塑形”
全面提高文化场馆、文化阵地使用效率,大力挖掘山水之间的文艺形式,让乡村“好戏连台”。
(二)凸显X特产特色。根据不同乡村资源特色,进行不同层次的生态、康养、教育、休闲价值挖掘,培育“一只蜂、两棵茶、三条鱼”,推出X蜂蜜,X宁红茶、X茶油,鲟鱼、鳗鱼、鳙鱼等特产,全县种植油茶22.5万亩、果木林14.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8亿元。擦亮“中华蜜蜂之乡”品牌,签约同心紫巢蜂蜜全产业链项目,依托全县现有的4万余箱蜜蜂,带动养蜂合作社36家,年均产蜂蜜350吨。全县发展高山茶叶种植3.9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多元;同时精准制定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千村一面,保持乡村魅力。5年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乡村面貌从“一域美”向“全域美”转变。建设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村落,积极彰显乡村文化特质,打造精品文化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找寻乡愁“因子”,留住农村“味道”,做精X活力乡村+文化特色乡宿配套,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三)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着力做好外引内培工作,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高校+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方式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县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4家、家庭农场236家,成立X县蜂业协会、X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X县现代农业联合会等17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民就业2万多人,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健全帮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深化消费帮扶行动,促进文化产业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文化创意为农产品提供赋能升值,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消费空间与场景。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