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市坚持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四下基层”,用好调查研究,系统掌握全市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得好。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
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要求,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领导协调作用不够。少数县乡领导干部片面认为,抓党建就是抓“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规范落实,没有真正厘清“党建”与“党务”的关系,没有把党建工作真正转化到推动发展、引领治理、服务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要求上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还没跟上,一些县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不够深、不够透,特别是对当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探索不够、办法不多。二是职责分工还没跟上,一些领导干部表示,各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项小组出台的工作方案,相互牵扯、交叉,不利于执行。有的乡村干部反映,乡镇要做什么,村里要做什么,大家认识比较模糊,对乡村如何振兴“心中无数”。三是措施办法还没跟上,一些地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要还是以下派工作组(服务队)、驻村第一书记等为主,在加强能人回引,以及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作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够多。
五是着力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把党员的素质能力提升上来。注重吸收回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优秀青年农民等群体作为党员发展培养对象。运用“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手段,让党员教育跨越“空间地域”限制,使党员教育更具吸引力。二是把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出来。支持引导党员带头创业,力争每个村至少培育1个党员领办创办产业的示范项目。深化党员“三亮三晒一争创”活动,鼓励有致富能力的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出谋划策。三是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组织有帮带能力和一技之长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及有发展意向的群众,规范农村“六大员”选配管理经验做法,让“六大员” 真正动起来,履行岗位职责。
六是着力落实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激励约束。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跟踪考察干部,对表现优秀的干部,加大表扬、评先评优、推荐使用力度;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加大问责和组织调整力度。推行村干部“基础补贴+绩效补贴+奖励”结构补贴方式,对乡村振兴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二是整合项目资金。由各级乡村振兴办牵头,把散落在各部门的涉农资金项目聚合起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实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持续深化“进五争十”三年行动,以县为单位,加大县乡统筹力度,采取项目打包、投资入股、抱团发展等方式,“一盘棋”考虑、“一体化”推动。四是示范带动提升。开展“百企结百村助千人”活动,引导有规模、有效益的非公企业和企业家与重点村、回乡创业青年、困难群众等对象开展结对帮带。抓好组织工作“百个好榜样”评选活动,宣传表扬一批担当作为的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干部,让基层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