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導處副主任國旗下講話稿:認識自己,悅納自我
黨委委員、教導處副主任 束龍雨
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認識自己,悅納自我》。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即爲“我愛我”,提醒大中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核心内容是: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進而愛别人,愛社會。
2000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倡議,随後十多所高校響應,并經有關部門批準,确定5月25日爲“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2004年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共同決定将5月25日定爲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節。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态和社會适應能力。” 現代社會由于運轉節奏的加快和競争局面的不斷加劇,人們的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特别是對處于人生特殊階段的我們來說,我們面臨着生理的、認識的、情感的、社會的多方面的現實問題,面臨着升學的巨大壓力,因而必然承擔劇烈的心理沖突。對于現階段的我們來說,有一定的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表現過于強烈,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量事實證明,心理健康不僅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和良好學習成績的取得,而且還能使我們正确地面臨困難和挫折,對各種社會環境有較強的适應能力。許多心理學測驗也證實,當一個人情緒好的時候,往往會精神振奮、幹勁倍增,思維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則會無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那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是培養積極的人生态度。要正确認識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負。要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存在差學生,隻存在有差異的學生。要正确面對挫折或失敗,再漫長的路總有盡頭,再絕望的事總有希望,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麽?有人會想;唉,真倒黴,怎麽這樣的事就輪上我。但有的人會想:嗯,這次的挫折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飽經風霜、曆經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爲。
其次是提高道德修養水平。道德修養也能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嗎?事實證明了: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經常滿腔熱忱地幫助人,扶助人,愛護人,援救人,人們自然也會投桃報李,給以熱情地回報。愛人者,人便愛之,助人者,人必助人,敬人者,人亦敬之。這種良性的反饋,必然使人産生欣慰,受到鼓舞,使人愉快,獲得快樂。相信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
第三,樹立正确的名利觀。處于人生關鍵轉折期的我們,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态,維護和諧,要想健康地成長,就必須學會正确地對待名利,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一方面争先進,創一流;另一方面不斤斤計較功名得失,有了這樣的名利觀,我們就不會因自己暫時不如别人而自卑。
第四,培養勤奮學習的好習慣。在生活中,有些同學因家庭或自身等原因存在厭學情緒,把讀書學習視爲一種痛苦、負擔、壓力,這種強烈的厭學情緒使這些同學自暴自棄,悲觀厭世。因此,我們每個同學都必須認真對待學習,努力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學習能使人掌握知識,提高素質,懂得人生的真谛,使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具有積極的人生态度,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使人能正确地認識和對待挫折,正确地對待人生和前途,始終鬥志昂揚,樂觀向上。隻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精彩,人生才會有價值。
第五,要正确與人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來自于對别人的愛心,來自于對别人的尊重。把你的愛心與老師、同學分享,你會得到更多的快樂;把你的意見與别人溝通,你會得到許多有益的忠告;與人分享快樂,快樂會加倍,與人分擔痛苦,痛苦會減半。多給别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送人鮮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體諒别人,多聽取老師、父母、同學的意見,經常真誠地對人微笑,真誠地微笑充滿着你的自信,表示着你的禮貌和對别人的尊重。
最後,今年的五月我校開展心理健康周活動(5.18-5.25),活動的主題是認識自己,悅納自我。活動正在進行,活動很多,如:開展一次社團活動(5·18);召開?次心理主題班會(5·23);開展一次戶外活動課(5·23);開展一次正能量祝福傳遞活動(5·25);舉辦一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座談會(5·25);設置“樹洞”和心語牆等等,請同學們多多關注,積極參與。
長久以來,5月本身就被人們賦予了和年輕人一樣的活力和激情。如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作爲新一代的年輕人,首選的活動當然是5月;5月是我們高三學子沖刺高考的關鍵時刻,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握自己的機會,爲自己創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愛自己發展到關愛他人,關愛社會。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一起來關注心理健康,做一個全面健康的人,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