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4年第x次集中學習活動安排,下面,我圍繞“綠色城市”這一主題,分享幾點學習體會: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資料:
(一)國外經過200多年探索,綠色城市理念在衆多城市發展理念中脫穎而出,并在世界範圍内獲得廣泛認同。
18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農村人口大量進城,導緻城市擁擠,英國活動學家霍華德便提出了田園城市理念,用以緩解城市的過度膨脹。20世紀40年代,“二戰”後西方城市重新進入擴張與繁榮期,爲有效應對城市無序蔓延、郊區城市化等問題,緊湊城市理念應運而生。20世紀60-70年代,二次工業革命快速發展,導緻城市生活與自然生态發生嚴重矛盾,環境污染、生态破壞日益嚴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生态城市理念,用以改變簡單粗暴的工業文明,使城市與自然生态和諧發展。2007年,随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成爲全球性問題,爲控制碳排放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低碳城市理念逐漸進入國際組織、學術界和各級政府的視野。2008年,在UNEP(聯合國環境署)、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倡導下,綠色城市理念受到衆多研究機構與學者的高度關注,對城市經濟轉型,實現永續健康繁榮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五)做好河道“拆違增綠”文章。以小橋流水、水鄉人家爲主題,充分發揮城區水系資源優勢,對河道岸線、河床進行修複,重構河道生态景觀。一是依托河道綜合治理,聚焦城區x條河道,全面開展沿河違章建築拆除、截污清淤等工程,做到河流全線“重見天日”。二是對恢複後的河道進行景觀提升,建設兩岸景觀帶,重點打造“小橋舊景”及沿河“口袋公園”。三是提升沿岸業态,布局完善沿河市場經營所,引入市場化機制,爲商戶提供營商平台,通過商戶管理來降低政府管護成本,打造水流潺潺、暮色華燈、夜攤繁榮的沿河經濟帶。
(六)做好交通“沿路生花”文章。堅持色彩豐富、花期多變的風格,充分發揮x縣州府交通樞紐優勢,積極打造地域特點顯著的景觀帶。一是打造俯瞰景觀面。以航空、高架橋俯視效果爲導向,采取“借景”和“造景”,對城區公園、居民小區、村寨公共活動場地進行增綠補綠,形成景觀聯動布局态勢。二是打造沿線景觀帶,重點圍繞進出x縣國省道沿線、環城路,采取喬木、灌木、草花等種類合理搭配的方式,發動幹部職工、周邊企業群衆、園林綠化部門開展植樹造綠行動,營造舒适放松的優美生态景觀。三是打造場站景觀節點,重點圍繞機場、南北客運站、高速服務區,融入藝術、人文、地理等内涵,布局場站室内、室外景觀節點,與出城道路、出市道路綠化景觀有機銜接,營造系統立體的綠美出行環境。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