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是光明区支柱性产业,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8.7%。近年来,受贸易摩擦、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和个人偿贷能力持续下降,金融纠纷化解呈现巨量化需求趋势。为打通批量纠纷化解通道,更好服务辖区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光明法院创新打造由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和金融纠纷线上法官工作室组成的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通过强化三项能力、创新三类模式、介入三道环节等举措,高效调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打造更优金融营商环境。2023年,调处金融借款纠纷近4.1万件,涉及金额超8.1亿元,有效提振社会诚信风气。
一、强化三项能力,助力解纷力量贯穿全程
(一)强化诉前源头化解。创建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在法院指导下参与诉源治理。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重点了解债务人履行意愿和能力,厘清纠纷争议焦点、归纳双方诉求,着力促成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对金融纠纷进行源头化解。金融纠纷主要分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其中信用卡纠纷约占65.4%,其余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二)强化在线诉讼服务。抽调3名审判人员组建金融纠纷线上法官工作室,负责金融纠纷案件从立案到执行的全生命周期司法调处,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同时,法官对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的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共同组成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2023年,金融借款纠纷调解立案涉及债务人41290人,实际触达债务人11091人,触达率为26.86%。
(二)注重法律指导,坚持依法调处。实质性发挥法院指导调解的作用,为调解机构提供法律指导的同时,对其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也进行监督指导,建立和完善专职调解员的选任、考核、培训、推出机制。法院还要对案件复杂、争议较大、标的较大的重点案件中所涉法律关系、责任承担、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分级解纷模式在精确分流和依法调解的轨道上运行。
(三)注重自动履行,推动实质化解。将督促及时履行作为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最后环节,避免调解后的纠纷重新进入诉讼和执行程序。在满足金融机构清理债权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整合资源、完善流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纠纷调处模式。2023年,在可触达债务人中,调解成功5325人,调解成功率48.01%;为债务人节省诉讼费用超330万元,减免部分利息、手续费合计超4000万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