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入了解我市職業教育和産教融合情況,推動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2023年9月至11月通過發放100份調查問卷、深入xx建材職業技術學院、xx工業技術學院等6家職業院校、中鐵xx、中信xx、xx集團等8家企業實地開展了專題調研,圍繞職業教育、深化産教融合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議。
一、我市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基本情況
一是職業院校密集。我市現有高校xx所,其中應用型本科學校x所(xx科技師範學院、xx環境工程學院),高等職業學校x所,(二十大學xx分校隸屬于xx省教育廳,xx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爲省屬,xx職業技術學院、xx對外經貿職業學院、xx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爲市屬);有中等職業學校xx所(含技工學校x所,包括改建爲xx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目前仍招收中職生的xx技師學院)。高職在校生x.x萬人,占全市xx.x萬大學在校生的xx%;中職在校生x萬人。高等教育資源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區位優越明顯。自然資源和生态環境一流,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節點城市,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生命健康産業創新示範區等政策高地。三是主導産業興盛。生命健康、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十大特色主導産業”集群初步形成,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支撐。擁有x個國家級、xx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産業技術研究院,人才密度居全省前列。四是産教融合特色鮮明。經過多年探索發展,各大院校形成了很多典型模式和特色做法。xx科技示範學院在葡萄酒、甘薯、皮毛動物醫學等領域國内領先。xx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社會資本共建影視表演與制作、西餐等全省特色專業,實現合作共赢;xx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實現畢業即就業,等等。這些優勢,爲xx市發展壯大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廣闊空間。工匠學院爲産教融合增添新特色。
二、問題和短闆
(三)推進産教深度融合。建立互融共進的聯結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市縣兩級聯合産教融合領導體系,做好産教融合重大政策措施的統籌謀劃、工作聯動和資源整合。全面對接産業升級和民生改善需求,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等領域,完善産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産教融合機制,凝聚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五方合力”,組建立足區域、面向産業、服務企業的産教融合聯盟。打造産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實施産教融合信息化建設計劃,遴選專業化的信息企業,整合已有的産學研信息平台,制定信息系統接口方案,打造覆蓋全市、面向國内外的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産教融合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校企合作示範項目庫,定期發布企業技能人才需求白皮書。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完善校企人才聯合培養和雙向流動體系。支持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建共管産業學院、産教融合實訓基地。鼓勵高校引進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曆的教師,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相互兼職制度,動員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在崗職工以工學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校企共招、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全力争創國家産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圍繞“十大特色主導産業”,行業主管部門指導,高水平學校和領軍企業牽頭,應用型本科、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參加,組建10個高水平産教融合共同體。推動每所職業院校至少與10家市内外企業在科研教學、學生就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遴選30家市級以上産教融合型企業,支持職業院校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建設10個以上示範性現代産業學院。大力支持學校、企業争取國家試點任務,申報國家産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
(四)建設全國一流的實訓基地、實踐基地和大賽基地。鼓勵制造業企業爲新增先進産能和新上技術改造項目配套建設實訓設施,加快培養産業技術技能人才。充分利用xx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等現有資源,發揮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标準研發、培訓模式創新等核心功能。積極組織、承辦和參加多樣化的技能競賽活動,創新競賽機制,拓寬參賽範圍,引進知名品牌賽項,落實競賽結果與直接就業、提高薪酬挂鈎機制。靈通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加強政府網站産教融合信息發布,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解讀力度,拓寬網站傳播渠道,加強與新聞媒體協作,強化職業院校招生計劃、重點企業用人需求等信息發布更新。注重發揮聚賢人才市場“直播招聘”、數字化平台“安全認證、智能匹配、雙向評價”等典型模式,推動中高職畢業生、技能人才和用人單位精準對接,提高就業質量。着力提升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美譽度。加強輿論引導,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平面媒體、互聯網等媒體作用,開辦産教融合專題節目或欄目,全面宣傳産教融合改革創新實踐。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對職工技能再提升培訓工作開展的好工匠學院的給予适當經費補助。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