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我国现有残疾人口达到8500多万,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的叠加作用更加凸显,预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和占比将持续增加。残疾人这一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其生理方面的缺损,更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罹患心理疾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以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面向全体国民,而残疾人这类数量大且心理问题易感人群是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持续推进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满足残疾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推进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取向

推进推进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千百万残疾人的迫切诉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度的强烈需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

(一)实现党和国家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顶层规划。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并辟出专门章节论述如何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要求“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2016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有10处提到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明确了残疾人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体、方式、路径等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规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强调“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2018年11月,中国残联等10部门发出《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利用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2019年6月、2020年4月、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等多部门联合连续三年发布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工作任务》,均对残联等机构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设定。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分再次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以及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部分明确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可见,残社体系顶层规划已经从初步酝酿、轮廓勾勒一步步走向了具体落实、先行试点、巩固完善。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四)扩容专兼结合人才队伍。构建残社体系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面对专业化人才的巨大缺口,扩容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是短时期内满足广大残疾人群体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建设预设为国家和各地人才发展战略规划,规范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模、能力水平、层次结构、通道路径等;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针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专题研究和人才培养,鼓励相关学科专家学者进行交叉学科专项合作研究,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扩大兼职人才的从业数量。鼓励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民办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慈善组织等,对具备一定社会心理服务基础的残联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管片民警、家政服务人员、义工、热心群众等兼职人员进行基于实践性、操作性、简便性的专项培训。获得相应资质的兼职人员可以在医院、社区、学校、疗养院、工作单位等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评估、筛查谈话、基础干预、分类转介等基础性或辅助性社会心理服务。

(五)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我国多数残疾人都分散居住在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之中,残社体系的构建应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从三个层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包括: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推进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应从以上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在依法厘清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和制定县(区)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过程中,应当考虑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的权责归属问题,明确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方面的功能、规模和事务范围。二是融入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将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作为社会治理和服务下沉的重心之一,使其成为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中充分融入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要素,将残社体系与就业社保、养老托育、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治安执法、纠纷调处、心理援助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三是融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都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资源,也是能够在基层社区充实残社体系的重要力量,可采取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措施,鼓励其参与到以实现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目标的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之中。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汇编10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汇编10篇
8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