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民政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堅持以基本民生保障爲根本,以社會救助工作爲抓手,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的工作職責,按照建設“最有溫度的社會救助體系”要求,切實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現将2024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總結如下:
一、全力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織密紮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加快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救助方式不斷豐富、救助水平不斷提高。一是探索建立監測預警機制,有效識别救助對象。充分發揮大數據比對、摸排作用,高效銜接線上預警與線下核查,線上依托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台,定期與鄉村振興、醫保、殘聯等部門開展數據對比,形成預警提示信息,線下由街道根據預警信息線索進行入戶核查,對不同情形的救助進行分類處置。2024年以來,全市共比對核查各類數據X萬餘條,及時将X人納入救助範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二是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救助有效合力。聯合慈善機構拟定慈善救濟工作方案,通過慈善救濟平台,實現救助需求與慈善資源的有效銜接。今年以來,投入慈善資金X元,全額資助全市X餘名低保對象和孤困兒童,爲困難群衆築起大病風險防範屏障。三是采用多元化救助方式,回應困難群衆需求。針對不同類型的困難群衆,從單一救助模式向提供物質幫助和服務關懷模式轉變。按照精準化、清單化、個性化的要求,爲X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助餐、助醫、助潔等服務。通過輔助性勞動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幫助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實現勞動自救。四是借助數字化手段,提高經辦工作效率。通過完善社會救助信息平台,打造業務辦理微信小程序,開通社會救助二維碼,積極實行救助申請全程網辦改革,充分運用網絡與社會救助相結合模式,推動審批體制機制、服務方式、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改革創新,通過進一步簡化審批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優化審批流程。
二、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二)實現基本社會服務均等化。一持續打造婚姻登記服務樣闆,拓展線上線下預約、全天候登記服務,開展婚姻家庭公益輔導,幫助修複婚姻關系。鞏固提升殡葬改革成果,堅持殡葬設施改造與管護齊抓,綜合提升殡葬管理服務水平;落實各項老年福利補貼政策,發展普惠性養老,爲不同類型老人家庭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完成各類困境兒童照料護理補貼提标提補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兒童建立“一人一檔”心理健康檔案,加強探視巡訪和關愛服務。
(三)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深化基層治理實踐,持續實施“幸福社區”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繼續做好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規範工作,爲基層減負賦能。嚴格做好街路巷命名更名,開展地名文化挖掘和保護工作;高質量推進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點建設,加大社工人才培訓力度,完善市鄉村三級聯動社工服務網絡,努力建設一支社會化、專業化社工人才隊伍,并引導其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強化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規範化管理整治、系統化積極引導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