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选、育、管”为抓手,全面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工作,扎实提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质效,为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聚焦“精准选派”提升基层活力
采取1名第一书记+2名驻村干部+若干名下沉帮扶干部“1+2+N”的方式向全县77个村(社区)选派301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实现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红色美丽村庄“五类村”选派全覆盖。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摸清选派需求,统筹各级选派力量,因村派人、科学组队,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和选派干部专业背景、个人特长、单位资源等特点科学编组编队。严格对照5项资格条件、9条负面清单从严把关、精准选派工作作风实、工作能力强、责任感强的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及时调整因身体健康等原因不适宜驻村工作的干部,保持驻村帮扶活力。
二、聚焦“精心培育”提升履职能力
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每年进行1次以上集中轮训,联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围绕“一宣六帮”驻村干部职能职责,依托县委党校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驻村干部业务能力提升集中培训,帮助驻村干部厘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方向,明确工作任务。定期开展驻村干部“擂台比武”、工作交流会,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在“晒单”中寻亮点,在“交流”中补短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由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结对帮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全覆盖结对帮带新到岗驻村干部,帮助快速熟悉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推动驻村干部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实战能力。
三、聚焦“精细管理”提升服务效力
建立健全“组织人事部门+派出单位+镇(街道)+干部群众”四方共管模式,明确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选派单位及派驻镇(街道)共同管理职责。派出单位落实责任、资金、项目、人员“四个捆绑”,每半年听取1次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工作汇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村开展走访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困难。镇(街道)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包村(社区)制度,督促包村(社区)领导每月蹲点工作不少于10天,加强工作研判和指导。驻村干部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及重点任务清单,按月在村务公开栏、镇(街道)公示栏集中公示落实情况,制定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去向牌,悬挂在村(社区)醒目位置,接受干部群众实时监督。结合“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对驻村工作半年以上的驻村干部开展年度考核,深入听取村干部、党员、群众意见,全面了解现实表现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驻村帮扶的优势潜能,激励驻村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