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講稿: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着眼黨所處的曆史方位和肩負的使命任務,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标準管黨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必将有力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堅強保證。
一、充分認識新起點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曆史性開創性成就的堅實基礎上,《決定》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擺在重要位置統籌謀劃、接續推進,有着深遠的戰略考量。
(四)完善黨員教育管理、作用發揮機制。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通過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體現,黨的執政使命要通過黨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要嚴格把好黨員隊伍入口關,把政治标準放在首位,加強政治審查,重點考察入黨動機和政治素質,源源不斷把各方面先進分子特别是優秀青年吸收到黨内來。要健全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善于運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層黨員的直接培訓,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要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落實流入地、流出地黨組織和流動黨員本人責任,做細做實組織關系轉接工作,使每名黨員都納入黨組織有效管理。要認真實施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辦法,進一步暢通出口、純潔隊伍。要針對不同群體黨員實際,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開展設崗定責、承諾踐諾等,引導黨員立足崗位建功立業。要健全黨組織和黨員在網絡空間發揮作用的機制,走好網上群衆路線,推動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終充盈網絡空間。
(五)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爲總抓手,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着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着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設一流産業技術工人隊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要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要完善人才有序流動機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深化東中西部人才協作,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要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爲人才松綁,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科研制度,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員待遇。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爲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持續深化“唯帽子”問題治理,避免簡單以人才稱号、學術頭銜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要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持保障機制,探索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