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区坚持把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通过抓牢“三个前沿阵地”,引领提升红色美丽村庄善治指数,展现“人人和气、家家和美、处处和谐”的治理新气象。
一、“中心”里抓服务,提升群众满意指数。建强堡垒抓实服务。全面研判社区党总支运行情况和社区“两委”班子履职情况,梳理形成19项补短清单,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五个基本”要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台账,通过微信群、电话联系、送资源上门等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减轻负担靠前服务。厘清职责边界,制定社区依法履职、协助政府工作、日常出具证明事项3张清单,推动社区党组织“照单履职”,按照村级挂牌“4+2”要求,精简社区挂牌数量50%,清理整合社区各类QQ、微信工作群3个,持续为社区干部减负松绑。优化流程做优服务。修缮712㎡标准化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社区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一系列红色功能区,打造集便民、利民、惠民为一体的社区服务阵地,主动建立“首问负责制”,针对办理材料、流程、时限等做到一口清,明确2名工作人员坐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咨询办事。
二、“网格”中调纠纷,提升和谐稳定指数。组建队伍调解纠纷。在织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基础上,以网格为单元组建“1+N”红色志愿服务队,充分挖掘群众力量,提倡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群众代表和致富能人共28人担任人民调解员和兼职网格员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建立机制预防纠纷。创新红村治理机制,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党小组、居委会领导组管委的“两级联动、两委共治”模式,以党员带头服务“先锋角”、群众参治协商“自治角”、矛盾纠纷调处“调解角”的“小三角”治理机制为抓手,各组寨每月通过院坝会至少开展1次乡村夜话,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2起。制定规矩化解纠纷。社区党组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科学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将红村建设、纠纷调解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切实发挥群众集体监督作用,以积分超市为载体,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自居民公约制定以来,社区党组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文化广场,推动社区干部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次,持续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开展积分兑换83次,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三、“院坝”上树新风,提升文明涵养指数。挖掘资源涵养新风。县委党校、县文联、县档案馆等县直单位联合开展摸排,对辖区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全面挖掘,认定历史文化资源7处,挖掘红色故事43个,并结合史实史料创作红村村歌、诗词等文艺作品45个,做到有地可寻、有史可讲、有事可说。讲述历史弘扬新风。为了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社区党总支每月依托“三会一课”、院坝会等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读红色经典、学红色历史、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并通过集中培训、模拟讲解、实战解说等方式培养本地“红色讲解员”4人,实现“有红色故事讲、有人讲红色故事、讲得好红色故事”一体推进。评选典型培育新风。建立基层治理评分细则,把群众参与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宣传红色文化等量化成积分,表彰党员示范户、遵纪守法示范户等32户,发挥榜样的引导激励作用,带动群众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涵养新时代文明新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