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産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2024年xx省委一号文件也強調,要加強農業全産業鏈建設,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質生産力對産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爲鄉村産業振興明确了着力點,提供了内在支撐,開辟了新起點、新機遇和新路徑。
新質生産力可從核心主體重要動力物質基礎等方面賦能鄉村産業振興
新質生産力提供的新型勞動者是鄉村産業振興的核心主體。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能夠培養具備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鄉村人才整體素質和結構提升,并強化對現代農業科技、先進耕作技術、現代農業設備操作技術的掌握能力,有助于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另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能夠吸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創新創業人才駐鄉和回鄉,實現新型勞動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内的優化配置,使各類人才滲透到農産品研發、生産、銷售等多個環節,豐富鄉村經濟業态,推進鄉村産業轉型升級。
新質生産力提供的新型勞動資料是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動力。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利于高精尖、數智化的新型農業生産工具研發,加速農業機械和自動化技術的更新換代,促進農機裝備補短闆和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實現農業由機械化向智能化的轉變。另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能夠推動遙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動農業産業“智改數轉網聯”,促進農村經濟精準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此外,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利于探索農業公共服務數字化新模式,打造數字農業管理平台,從而推進農業生産智慧化管理。
依托新質生産力打造新型鄉村旅遊和服務業。借助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手段,加大對曆史建築、民俗文化、農耕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掘和保護力度,培育鄉村文化的傳承人;借助虛拟現實技術,将鄉村的多元文化以全新的方式進行呈現,創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多品類的鄉村文化資源。借助5G、互聯網和虛拟現實等高新技術,推動引導本土鄉村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深入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xx系列活動,因地制宜壯大休閑旅遊、特色民宿、農耕體驗以及健康養老等新模式,并利用網絡大數據的信息傳播優勢,打造新型鄉村休閑旅遊産業。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和移動支付等技術,吸引直播電商平台入駐,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村電商主體和電商特色品牌,并利用大數據和虛拟現實等數字技術打造“雲農場”,開啓創意農業、認養農業等新模式,打造新型鄉村智慧電商産業。
依托新質生産力激發鄉村人才活力。依托省内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涉農高校,遴選高素質農民培育學員參加教育培訓,以在線教育和實踐培訓相結合,強化傳統農民的農業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以農業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爲主的新型鄉村農民。從校企合作和産教融合出發,運用脫産培訓和科技入戶等方式,培養一批面向綠色智慧農業、電子商務、休閑農業等新業态和新産業的技術能手、信息人才、鄉村工匠以及非遺傳承人等新型産業人才,系統化搭建鄉村振興人才培訓體系。重視柔性引才,圍繞深化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科技小院、專家工作站和實訓基地等新型柔性引才方式,從高校、科研院所選派農業科技人才擔任鄉村科技特派員,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招引鄉村人才;強化實施農村本土人才回歸工程,針對性吸納産業發展和鄉村管理方面的定向培養産業特崗生、“三支一扶”等專業人才投入鄉村産業建設。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