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确将“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列爲十大工作任務之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下,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對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提出了更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更高端智能綠色發展、更自主安全可控和更高水平開放合作等實踐新要求。
一、更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
創新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關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帶來的先進技術能夠促進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升級,有效拓展勞動對象的範圍和類别,提升原材料、中間品的處理方式和利用效率,進而形成新的生産力,從根本上推動産業創新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實現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優勢産業延鏈和新興産業建鏈。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進程中,應加大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動各類創新要素不斷向企業集聚,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領軍企業牽頭、科研院所支撐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度參與的産業創新生态體系,推動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研究、中間實驗研究、工程化應用和生産制造等各個環節有效銜接,形成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閉環,促使更多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到企業生産中,有效破解科技研發與産業發展兩張皮現象,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産業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作用。
二、更有力推進産業高端智能綠色發展
四、更高水平推進産業開放合作
新質生産力是推動更大範圍國際合作的生産力,而現代化産業體系是高水平開放合作的産業體系,深化産業開放合作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在全球産業鏈加速重構背景下,加大産業開放合作能夠更好利用好國内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産業升級和創新發展,進一步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更多國外資本和技術參與共建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在推進産業開放合作中,應深入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則,對我國現有制度、法規等進行全方位審視,全面打破各類制約産業合作的壁壘,主動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全面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系統調整各類不合理法律法規,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産業開放合作環境;立足全球産業分工新态勢,以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爲重要抓手,構建産品、技術、制度等多層次、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更好發揮我國已建成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作用,進一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持續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體系,有力推動産業投資、産業合作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把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成爲國際高水平産業開放合作的先導力量。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