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关于《2024年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要求,政法委坚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的创建理念,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人员组织、事项准入、事件处置、基础治理、网格待遇、警网融合“七保障”,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力量,构建多元治理体系,持续夯实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成效,不断提升主动创稳和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质效。
一、强化阵地建设保障,彰显实战效能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部署要求,强化为民导向、实战实用导向、依法治理导向,在工作职能上,聚焦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的根本职能,更好的支撑社会治理工作,同时,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中央政法委提出的“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要求,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市级强化“一体化”运行功能,通过整合法、检、公、司、信访、劳动等多元调解治理阵地,做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性专业调解有机联动,实现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目标;在县级强化“融合化”实战功能,各县(市、区)以综治信息系统为载体,通过整合平台和智慧化应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在乡(街道)级强化“一站式”化解功能,按照“一厅四室”功能完善阵地建设,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突出事件应急处置“四位一体”一站式治理功能;在村(社区)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通过“网格排、源头防、平台派、专业调、依法解、末端帮”的工作法,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二、强化人员组织保障,塑造治理先锋
七、强化警网融合保障,促进共建共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好“警网融合”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平安哨”。全市各县级综治中心按照《关于开展城乡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联动的实施意见》,通过村(社区)警务室一体化建设,实现社区警务室1名民警、2名辅警和N名网格员的“1+2+N”工作模式,农村警务室按照1名民辅警和N名网格员的“1+N”模式配备,人员、制度、流程上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