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帮助新任社区工作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增强能力素质,近年来,**县印发《**县城市社区工作者培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思想教育、作风建设、业务提能等重要内容,创新建立“导师帮带”制度,聚焦“谁来帮、帮什么、如何帮、帮得好”四方面,切实增强新任社区工作者履职尽责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聚焦“谁来帮”,靶向对标选良师。**县以10个城市社区为单位,定期对新录用的社区工作者能力进行分析研判,找准社区工作者优势特长和短板弱项,差异化制定补齐短板、精进所长的具体举措,将综合素质较弱、履职能力不强的人员纳入“帮带对象库”,采取“1对1”或“1对多”的方式选配导师。结合帮带对象差异化需求,采取“个人填报+社区推荐”相结合方式,把党工委领导干部、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业务骨干等纳入“导师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管理、按需调配。通过“选导师+导师选”双向选择,精准搭建帮带对子,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因岗位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开展帮带工作的帮带对子和帮带成效不明显的帮带导师及时进行调整。截至目前,共组织44名社区“行家里手”与44名“帮带对象”结成“导师帮带”对子,实现新任社区工作者帮带全覆盖。
聚焦“帮什么”,突出重点明职责。**县坚持“思想帮带”先行,建立定期座谈和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由各帮带导师与帮带对象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通过举办专题座谈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新任社区工作者“系好第一粒扣子”。组织新任社区工作者开展“认百家门”活动,在上岗3个月内走访包联区域内三分之一以上住户,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注重“业务帮带”,根据每名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特点和短板弱项,建立个人成长档案44册,制定年度帮带培养计划清单92条,根据新任社区工作者实际情况和岗位需要,开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题辅导等专题业务培训10余场次,分批次组织174人次到县内、周边县区的示范社区进行现场观摩,让新任社区工作者快速成长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和业务工作的专家能手。
聚焦“如何帮”,创新模式拓路径。**县针对社区工作者对社情不熟、工作不熟、人员不熟等情况,采取帮带导师带领一起上门入户,引导社区工作者快速进入角色、熟悉业务。帮带导师言传身教,在社区治理、创文巩卫、矛盾化解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一线,通过重要事项相互沟通、重点工作共同研究、突出问题协同解决,“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工作技巧和经验,以教带学、以帮带干,让社区工作者快速成为各自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面对社区矛盾纠纷,导师带领学员亲自上门,解决邻里问题,提升学员处理实务能力;组织学员参与导师牵头的充电桩安装、便民服务大厅窗口业务受理、为民帮办代办等工作,让学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老带新”行动40余次,不断提升学员业务工作能力。导师带领学员累计完成充电桩安装600余个,办理便民服务业务80余件,切实提升新任社区工作者的本领能力。
聚焦“帮得好”,动态监管促规范。**县实施常态化跟踪培养管理,建立导师帮带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即明确1个帮带目标、签订1个帮带承诺、做好1项亮点工作、开展1次现场指导、进行1次谈心谈话、撰写1份帮带总结的“六个一”帮带任务。建立双向考评激励机制,由社区党工委定期检验成果,每季度组织帮带双方进行互评,了解帮带双方的满意度、帮带机制的有效度,并根据意见建议及时优化“传帮带”方案,同步将结果运用到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工作中。截至目前,44名帮带学员已进行工作汇报2次,并完成今年第二季度评估工作。对2名帮带成效不显著的学员进行了动态调整帮带,切实让新任社区工作者少走弯路、加快成长。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