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我有幸作为县委组织部考察组的一员,前往x县进行考察学习。这次考察不仅是一次对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深化思想认识、拓宽工作视野的宝贵机会。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我深刻感受到了x县在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一、考察亮点与收获
(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x县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创新“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特别是他们探索的“党建+特色产业”“党建+社会治理”等做法,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社会和谐稳定,例如,x村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启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项目建设。在党建引领下,x村注重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原汁原味地完成了民居风貌提升改造、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同时,结合旅游开发需要,研发文创产品,挖掘刺绣、银器等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的潜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x村则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特别在火腿产业方面,x村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猪资源和独特的腌制工艺,打造火腿品牌。通过建设火腿加工厂和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火腿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二)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x县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不仅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考察中,我亲眼见证了x县乡村的美丽蜕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x村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村庄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队伍成员涵盖了党员、群众、公司老板、工程老板、中药材种植大户等各类人员,形成了“党组织+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的服务体系,同时,志愿服务队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赞誉。x村还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志愿服务队成为篾厂乡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我们要立足x自然资源禀赋,按照“两线三带”的产业布局和“一主多元”的发展思路,做优“土特产”文章,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群众增收。深挖“土”的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由“卖产品”向“卖文化”“卖服务”转变,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转变,真正让农业“有看头、有赚头”。放大“特”的优势。持续推动以青柚为主的柑橘类产业提质扩面,充分挖掘百香果、四会橘、砂仁、冬早蔬菜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着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业产业格局。要强化品牌建设,做好农特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引导和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更多“河”字号“国”字品牌,提升产品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配套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抓紧推进榴莲落地加工、燕窝加工生产、木薯片加工等5个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加快万亩竹林种植及竹业精深加工贸易项目建设,确保尽早达产。同时,抓紧引培龙头企业,争取年内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5户。聚焦重点,紧盯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重点人群,持续抓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千方百计增加收入,确保实现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多措并举,进一步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鼓励农民通过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要坚持外出务工和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双向发力,细化落实各项稳岗就业措施,同时利用好县内企业、边民互市等载体平台,大力开发“离家不远”的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让农民就业有“术”、致富有“路”。抓实村集体增收。做好增量谋划,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土地,实现闲置变切口、存量变增量。发挥处级干部力量,整合挂联单位力量,统筹挂联企业力量。盘清资源,谋清局势,挖掘收集项目线索,找准资源优势与企业所需,诚心诚意“请进来”,主动出击“走出去”,着力破解政策把握不深、办法措施不多等瓶颈问题,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推动村集体收入达标。力争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均收入达1.8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全面达标。
(三)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治理根基。突出一条主线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用好用活“千名干部访万户·群众考核评干部”等工作机制,优化整合村“两委”干部、支部书记、基层治理专干等力量,对辖区内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做到“不漏一事、不漏一人”,守牢第一道防线。盯牢三个重点补短板。紧盯近三年来治安问题突出的乡镇和村(社区);紧盯涉婚姻家庭,涉邻里关系、经济纠纷、山林土地纠纷等重点领域;紧盯初中文化以下农村青壮年、农村“三留守”人员等重点人员,通过网格巡查、入户上门等形式早发现、早介入,严防矛盾升级。深化“五治”融合促和谐。巩固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成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扎实开展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陈规陋习,实现乡村重塑。着力抓好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切实把基层治理成效体现到办成一件件群众可感可及的小事实事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