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實驗學校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挖掘百年老校、**路曆史文化街區等江南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家國情懷、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培根鑄魂、啓智潤心,爲每一位大成少年打好人生底色,扣好學生第一粒扣子。
一是擴充思政大師資,堅守立德樹人。精準核心點。2023年學校和**中學、第三中學、**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了“大中小思政課建設學校聯盟”,引入中學甚至大學的思政師資,爲思政一體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構築同心圓。學校黨政負責人帶頭上思政,設有專職思政教師,建立班主任、學科教師兩支思政隊伍,通過六大學院系列化培訓,造就了一支高層次教師隊伍,形成全員育人氛圍。整合育人鏈。學校聯動家、校、社,整合資源,形成多維育人鏈。思政隊伍中有各行各業的家長代表、勞動模範、非遺傳承人、紅色基地講解員等。目前學校思政導師近三百名,形成協同效應,使校内和校外相互支撐,既有教育溫度,又有理論深度;既有課程寬度,又有學習熱度,真正讓思政課成爲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提升**思政教育的時代高度。
二是打造思政大課堂,堅定文化自信。“思政課”之“大”,在于打破課内課外、校内校外、網上網下等限制,增強課程的時代感和學生的獲得感。學校緊扣大思政主題,校内“一體兩翼六園八樓”,打造“思政成長微時空”,讓學生們走近傳統文化,觸摸紅色基因。恩玲樓門廳的“mini博物館”每月上新,先後與**革命博物館、**戲曲博物館等合作,精心配置展品,設計互動環節和實踐遊戲,讓學生在觀賞、聆聽、觸摸和體驗中感悟文化之美。學校将原有的“蔬圃”進行了翻新改建,建設了以“尋味•問道”爲主題的中草藥文化館,與百年老字号“李良濟”建立共育聯盟,以項目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們在動手種植、養護、采摘、切片、搗藥、碾制、調配的過程中,對中醫藥學産生濃厚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同時,校外思政教學場域也持續拓展,形成“一帶兩路六館八站”的文化基地,學生行走在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沃土上,通過現場體驗,深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同時以駐蘇兩個部隊(陸軍與航天航空)爲拓展點,成立冒小馳中隊和藍天中隊,以此延伸思政大課堂場域,豐富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夯實愛國根基,堅定文化自信。
三是構建課程大群落,堅固育人範式。夯實國家課程,基于學情,提倡聯系實際,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打造精品課,激發學生自我成長的需求和動能。豐富活動課程,學校每年開展“一團四節六禮”。“紅色小兵團”:作爲省級少年軍校,學校聯動部隊,建立共育機制。緊密契合重大紀念日,結合國旗下講話、晨會、主題班會、少先隊活動等實施課程聯動。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全校學生開展軍訓活動,每年六月底組織百名學生與家長前往常熟沙家浜進行沉浸式訓練與教育。“精彩四節”:古城文化節、百年銀杏節、德潤閱讀節、文光科技節,引導學生全面體驗傳統文化。“經典六禮”:一年級入學禮,懷古承仁;二年級入隊禮,築夢正義;三年級成長禮,頌恩啓智;四年級少年禮,自信明理;五年級換巾禮,笃行至信;六年級畢業禮,志存高遠。通過莊嚴隆重的儀式,突出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道德準則,在孩子們心中萌生美好的成長期盼。研發項目課程,學校以“九十六個學習項目”爲支架設計課程,推出《基于姑蘇文化記憶的項目化學習》課程3.0版,通過“兩大理念”“四大主題”“九十六個學習項目”架構項目化學習課程體系,讓學生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對典型特征的人、事、物做深層次了解,從曆史、人文、審美、科學的角度做出新時代的表達。課外以“十二項活動體驗”爲抓手實施課程。借助周邊區域優勢,讓學生在多彩的體驗活動中厚植愛城愛國情懷,堅定“強國有我”信心,赓續紅色血脈。
以上發言,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謝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