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xx市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聚焦“2+4”現代化産業體系補鏈強基、延鏈擴容、強鏈突破,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大引資引大資的火熱局面,着力以招商引資新突破助推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實現新提升。2021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0.9億元、同比增長19.4%;2022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2億元、同比增長20.98%;2023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67.69億元、同比增長46.63%;2024年截至6月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38億元、同比增長86.3%。連續多年到位資金增長率呈倍數提升,全市重大項目中招商引資項目占比超過6成,特别是2023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形成固投占全市固投的比重達到69.3%,居全省第一,實現以招商引資新突破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跨上新台階,助力我市連續9個季度榮獲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1名。
一、協調聯動聚合力,下好招商引資“一盤棋”。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爲“一号工程”,勠力同心、齊抓共管,上下協同、密切配合,合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量質齊升。一是激活“頭雁領航”主引擎。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爲組長的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精心組建21個細分産業鏈招商專班,探索建立“市級強統籌、部門扛責任、縣區擔主責、園區當先鋒”一體化招商制度,實行重點招商項目“四個一”(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人馬、一抓到底)工作機制,明确牽頭領導,謀劃招商方案,制訂招商計劃,列出項目清單,強化調度研判,專題研究解決項目招引過程中的阻點、堵點和難點問題,營造開放創新、協調聯動的招商引資濃厚氛圍。二是共劃“市企融合”一條船。始終把金川集團作爲“最大的商”,市企共同成立聯合招商小分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堅持優惠政策同定、外出招商同往、項目對接同商、落地建設同抓、代辦服務同推、營商環境同造,謀劃确定5個方面31項市企聯合招商重點推介項目清單,聚焦招大引強、招高引新,強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圍繞電池材料、智慧礦山、有色金屬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精準引進産業鏈關鍵環節、上下遊配套企業,形成了“鏈主”“鏈群”企業互融共促的産業生态。2021年以來,市企聯合洽談項目80餘個,落地項目16個,到位資金13.56億元,成功簽約廈門國貿等世界500強企業。三是擰緊“上下聯動”責任鏈。堅持系統謀劃、壓擔交責、一體推進,及時将全市招商引資任務分解到縣區、經開區、金川集團公司和全市各部門單位,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市級領導以身作則、主動到招商一線開展對接、調查研究、掌握實情、适時部署、調度推動,重大招商親自帶隊、重要客商親自洽談、重大項目親自推動;21個細分産業鏈招商專班一體推進産業謀劃、項目策劃、招商計劃,常态化組織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全市各級各部門搶抓機遇、主動出擊、靶向對接,主要領導帶隊“走出去”,招商引資小分隊精準“引進來”,形成了“市級領導領銜招商、縣區領導主抓招商、市直部門争先招商、專業隊伍駐點招商、全社會參與招商”的大招商格局,彙聚起了抓招商促發展的強大動能。
二、多點發力出實招,打好招商引資“主動仗”。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之舉,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打好招新引優“組合拳”,爲全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一是延鏈補鏈精準招商。緊緊圍繞“2+4”現代化産業集群補鏈強基、延鏈擴容、強鏈突破和現有企業上下遊重要環節,深入分析産業鏈上下遊配套關系,找準産業鏈上斷點堵點空白點,梳理投資機會清單121項,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和“500強”企業、上市公司、大型央企等6類企業,加大“走出去”“請進來”頻次力度,精準招引晶科能源、龍佰集團、浙江正泰等一批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龍頭産業項目,打通堵點、連接斷點,以精準招商、靶向招商促進産業鏈上下遊融通發展,推動産業鏈實現從“零”到“鏈”的突破和從“鏈”到“群”的提升,以招商引資的實際成效促進産業體系發展壯大。二是選派專員駐點招商。着眼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招商隊伍,抽調精幹力量組建上海、xx、濟南3個駐點招商中心(每個駐點精心選派3名招商幹部和1名聯絡員),輻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探索構建“後方派單+靈活尋商+專題推介+機動作戰”駐點招商新模式,依托行業商協會聯系企業廣泛、貼近産業一線、突破區域限制的優勢,廣泛走訪對接企業,多渠道收集梳理項目線索,積極開展宣傳推介,成功吸引犇犇優選萬頭肉牛養殖場、甘肅理研化工年産40000噸氯酸鉀和500噸電池級無水高氯酸锂等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來金投資興業,爲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三是牽線搭橋以商招商。充分發揮企業熟悉市場、資源豐富、渠道多元的優勢,全面加強與金川集團、xx經開區、外地客商的溝通銜接,借助企業的信息渠道、商務渠道、人脈資源,通過政企合作的招商方式,招引産業鏈上下遊企業特别是規上企業入駐xx,在合作中推動自身發展、提升綜合競争力,“引進一個、招來一批、帶動一片”的磁場效應和鲶魚效應日益凸顯。四是搶抓機遇節會招商。充分發揮蘭洽會主導作用,積極參加西洽會、進博會、廈洽會、藥博會等重大招商節會,以資源優勢、主導産業、企業風采、招商引資爲重點,精心制作xx展館,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展示xx,講好xx故事,吸引更多項目落地xx、更多資金投向xx、更多客商興業xx。2021年以來,通過節會招商招引項目244個。同時,堅持把“雲招商”作爲招商引資的新路徑,做到招商引資“不斷線”、投資促進“不打烊”。五是創新模式園區招商。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爲園區發展的頭号工程,緊扣打造“2+4”現代化産業體系,立足園區産業發展定位,按照特色突出、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思路,創新“政府+園區”“政府+運營公司”等招商模式,建立“項目管家+專班跟進”協同服務機制,選派專員對園區重點項目進行“一對一”包抓服務,引進了金車儲能20GWh磷酸鐵锂儲能電池、德通國钛3萬噸/年轉子級海綿钛、中宸距馳1GWh半固态電芯等一批高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企業,促進産業協同發展、資源高效利用,園區承載能力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以來,xx經開區圍繞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電池等産業實施招商項目81個,總投資346.3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18.16億元。
三、緊盯産業謀質效,拿出招商引資“硬實招”。堅持以培育“2+4”現代化産業體系爲抓手,以市企融合爲基礎,堅持缺什麽招什麽,積極開展産業鏈精準招商,努力實現“2個”千億産業集群量質齊升、穩步發展,“4個”百億産業集群提質提速、蓄勢聚能。2023年,“2+4”現代化産業集群實現産值1402.9億元,增長28.95%。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8.9%;“2+4”現代化産業集群實現産值401.2億元,增長30%。一是着力推進有色金屬新材料升鏈,聚焦打造全國重要的鎳钴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圍繞鎳、銅、钴、稀貴金屬、钛等細分鏈條,積極引進鎳銅钴納米粉體、高溫合金、耐蝕合金、銅加工産品、海綿钛及钛合金等産業項目,3.5萬噸電鍍用高端鎳鹽、3萬噸轉子級海綿钛等項目建成投産,鎳銅钴新材料産業集群被認定爲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年内産值将達到1000億元以上。二是着力推進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強鏈,大力發展風光電清潔能源,加快推進“源網荷儲智”“風光氫氨醇”一體化發展,積極引進儲能生産、終端應用等領域頭部企業,10GW晶矽切片、2GW光伏逆變器等項目建成投用,風光電裝機規模達到533.15萬千瓦、占電力裝機總量的74.9%;圍繞鎳钴錳酸锂電池、磷酸鐵锂電池兩個方向和動力、儲能、消費應用領域,積極招引延鏈補鏈強鏈項目,26萬噸甲基吡咯烷酮、20萬噸硫酸鎳、10萬噸三元前驅體、1億安時锂離子電池封包及1GWh儲能系統集成等項目建成投産,2GWh18650型三元動力電池、磷酸鐵锂方形儲能電池實現量産,33GWh電芯項目正在加快建設,xx已成爲西北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和電池材料供應基地,年内産值将達到500億元以上。三是着力推進數字經濟拓鏈,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甘肅)建設,大力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積極引進數據存儲計算、網絡貨運、北鬥導航應用、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治理、平台經濟等領域頭部企業,紫金雲大數據中心達到國際T3标準和5A綠色等級,國家北鬥導航甘肅分中心、金川集團大闆鎳終端産品智慧工廠等項目建成投用,xx數字經濟服務公司被認定爲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年内産值将達到100億元以上。四是着力推進現代化工延鏈,聚力打造西部地區現代化工産業基地,依托“三酸兩堿”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化工、精細化工和氟化工,延伸拓展硫磷化工、氯堿化工,新洋豐、心連心、貝達生物等項目建成投産,精細化工産業集群被認定爲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年内産值将達到150億元以上。五是着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補鏈,持續鞏固全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成效,積極引進尾礦、鎳銅冶煉渣、磷钛石膏綜合利用及貴金屬提煉項目,推動上下遊産業耦合循環,佰利聯廢電石渣綜合利用、高能環保固危廢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建成投産,如佰金屬26kt/a綜合回收貴金屬二次資源等項目加快推進,年内産值将達到90億元以上。六是着力推進高品質菜草畜增鏈,聚焦打造全國重要的高原夏菜、優質牧草、特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業帶動特色産業價值鏈提升,江楠農産品冷鏈物流、元生奶綿羊、華膳牛肉等農産品精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用,悠純20萬噸乳制品加工等項目加快推進,年内産值将達到105億元以上。
四、統籌推進抓落實,按下招商引資“快進鍵”。招商引資,“招得來”是基礎,“落得下”才是關鍵。xx市牢固樹立“項目不落地等于白招商”的理念,注重招商引資數量和質量并重、簽約和落地齊抓,着力在建機制、強要素、重考核上下功夫,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一是健全機制促長效。探索建立招商引資“1+3”工作流程(1:以招商引資“七步走”工作流程爲主線;3:以項目評估、代辦服務、資金認定3個細化流程作爲支撐),精心繪制産業鏈招商圖譜和招商全景地圖,建立招商引資重點工作、投資機會、目标企業、優惠政策和責任“五張清單”,高标準編制《xx市産業招商藍皮書》,全面系統展示産業現狀、發展優勢、發展目标、空間布局、鏈主企業、招商方向,爲招商引資提供精準指引。健全完善任務分解、工作調度、專班推進、“色卡”管理、考核評價、項目評估、不來即享、微信群代辦服務等“八項機制”。嚴格執行“15+X”項目評估制度,對招商引資項目從産業政策、安全環境風險、綜合效益、能耗情況、社會穩定風險以及項目“兩高”等方面對招商引資項目進行全面評估,截至目前,累計召開招商引資項目評估會議18次,評估項目153項。創新推行“綠藍橙紅”色卡跟蹤管理模式,全力促進線索項目快轉化、協議項目快簽約、簽約項目快落地、落地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快投産。二是政策引領激活力。堅持把良好的政策環境作爲招商引資的“強大磁場”,先後制定《關于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xx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xx市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産業政策和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制度,大力支持各類招商項目選擇适宜的供地方式,深入實施“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及時兌現各類獎補措施,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落地、舒心發展。三是強化考核提效能。探索建立“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招商引資工作“四個體系”,研究制定《xx市招商引資考核細則》《xx市抓項目促發展考核激勵辦法》,嚴格落實月統計、季考核、年度總評考核機制,堅持綜合評價、正向激勵、反向加壓、落後問責、督考一體,對縣區、市直部門單位和領導幹部招引工作進行考核通報,以督促改、以改促效,激勵全市各級幹部對标找差、擔當作爲,倒推工作落到實處。
五、優化服務強保障,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營商環境好、企業信心則強,城市口碑佳、發展動力則足。堅持引進與服務并重,始終秉持“隻要企業定了幹,一切手續政府辦(除了安全和環保)”的服務理念,主動靠前服務,做到落地項目全程領辦、行政審批主動代辦、涉企服務全力幫辦,以“全生命周期服務”安商、營商,全力打造政策穩定、競争公平、服務高效、成本優惠的營商環境“金”名片。一是着力打造“方便高效”的政務環境。始終堅持“企業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企業的發展就是自己的追求”,制定出台《政務服務項目代辦(幫辦)工作實施細則》,實行“無事不擾、有事上門”的保姆式幫辦服務,設立企業投資項目代辦中心,建立分工協作、整體聯動的代辦幫辦服務體系,“一對一”全流程、全鏈條爲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提供無償服務。深入推進“市域通辦”“不來即享”“高效辦成一件事”,創新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解難題”沉浸式體驗活動,持續推進12345“接訴即辦”改革,着力打造“一網通辦”特色品牌,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99.82%,企業開辦時間在全省率先壓縮至0.5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31個工作日内,企業訴求辦結率達99.46%,滿意率達97.20%。創新實施10項“零成本”惠企措施,企業開辦印章刻制、工程設計地形圖測繪、施工圖審查等費用均由園區“買單”,用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二是着力打造“便利順暢”的市場環境。積極探索“信用承諾制+标準地”模式,不斷拓展信用承諾适用範圍和項目應用,企業投資工業用地采用“信用承諾制”審批實現全覆蓋,信用備案項目647個,累計出讓“标準地”51宗7541.72畝,“擦亮‘辦事不求人’金名片”“信用承諾制+标準地”等經驗做法成爲全國典型,成功創建全國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等制度,認真落實企業家參與制定涉企政策機制,建立損害營商環境和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通報制度,做到有訴必受,受必有果,市場活力不斷釋放。在全省率先設立“xx企業家日”,全面落實政企溝通交流聯席會議、“白名單”和“六必訪”制度,分季度召開政銀企融資對接會,分領域協調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用地、融資等堵點難點問題,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貼心人”。近三年,“一企一策”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534項,落實融資意向資金170.5億元,企業滿意度、獲得感持續提升。三是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堅持把營商環境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補短闆強弱項促提升三年行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持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多元化解糾紛、公平競争審查、知識産權維權援助等制度機制,常态化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積極推行“兩輕一免”柔性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動态調整柔性執法“兩輕一免”清單,公布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免予處罰“兩輕一免”柔性執法清單1015項。積極推廣“法院+商會”“法院+工會”“法院+行業協會”“訴前調解+司法确認”等工作模式,持續提升執行效率。加強與企業破産處置府院聯動機制,促進企業優勝劣汰和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完善勞動争議多元處理機制,建立多層次勞動人事争議調解組織網絡,開通維權“綠色通道”,處理各類勞動人事争議案件254件,結案率100%,形成企業安心投資、放心發展的良好環境。
下一步,我們将全面落實“以高質量招商引資帶動傳統産業提升、新興産業壯大、促進未來産業發展”的新要求,聚焦培育壯大“2+4”現代化産業體系,全力以赴招大商、招好商、招強商,着力引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長性、高附加值和低排放的“三高一低”項目,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xx實踐取得新成效。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