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区以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健身去哪”、“健身组织在哪”、“如何健好身”等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构建机制、搭建场景、优化服务等创新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模式,积极探索县域城市推动全民运动健身新路径。今年3月份,成功入围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名单;10月份,全国老年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展示交流活动在**区举行。
一、紧扣顶层设计,构建全民健身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纳入民生指标体系。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契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由教体、发改、财政等22个部门、13个镇办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区委主要领导重点交办事项、全区“落实力”评价体系、“部门一把手”突破项目、“全境面对面”社情民意库、2024年全区十大民生实事,确保清单化、项目化有序推进。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出台《**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涵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民健身设施、全民健身智慧化等7大提升工程、30项工作目标,融入教育卫生、妇女儿童、乡村振兴等领域“十四五”发展目标,明确到2025年底全区公共体育设施、体育组织建设、群体赛事活动等量化任务,为全民健身工作蓄势赋能。三是夯实群众基础,筑牢全民健身根基。优化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架构,面向社会广发“招募令”,成立单项体育协会36个、体育类俱乐部55个,设立健身站点521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816人,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大群体”发展格局。
二、强化整体布局,创新健身设施建设场景。一是突出大棋局,推进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推广复合利用,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机嵌入交通规划、河湖治理、特色公园建设,走休闲与健身相结合的“公园+体育”模式,开展沿般河、孝妇河段体育公园建设,建设体育休闲公园7处、健身步道45公里,五人制足球、篮球等场地27个,增设健身器材400余件,编制城市“健身脉网”。二是突出小细节,推动健身场所覆盖“金角银边”。实施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沿城区主要交通干道修建28个街区口袋公园,在干道交叉路口“见缝插针”修建健身步道16公里,配建健身器材280余件。鼓励8个废旧厂房提升改建为镇、村级的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4.08平方米,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建成“10分钟健身圈”。三是突出全方位,推动体育运动场所低免开放。实施城乡学校塑胶操场全覆盖工程,全区符合条件的61所中小学全部免费对社会开放。鲁泰体育场、体育公园等室外公共体育场所全部免费开放,4处游泳馆义务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低收费进行游泳基础知识普及,12个体育类俱乐部开展“一天一元钱”体育消费惠民行动。
三、立足三个聚焦,优化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一是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全龄人群运动需求。开发健走步道、门球场地等36个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太极拳健身站点200余个,打造“15分钟老年太极拳习练圈”,《老年人慢性心衰的运动健康管理》被认定为**省首批体卫融合示范项目。抓好运动健身娃娃群体,推广“小篮球、小足球、小乒乓”等小球运动,承办全国幼儿足球联赛、“小篮球”庆六一嘉年华篮球公开赛、乒乓球联赛等少年赛事12场。二是聚焦“一专一普”,丰富群众体育赛事供给。加强对上争取,承办2024年全国技巧赛锦标赛、**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排球比赛、**省自行车分站赛、**省传统射箭交流赛等省级以上赛事6场。以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为总冠名,2024年已组织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380余场,参与人数达到15万人次。三是聚焦品质赛事,“户外运动+”释放体育力量。落实省体育局“四沿”工程部署,推进“沿齐长城”品牌赛事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沿齐长城”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半程马拉松、“村乒”等20余项系列赛事活动。“跟着赛事去旅行”,将赛事吸引的“流量”变为乡村振兴农村增收的“增量”,推广“海岱齐风·寻觅齐长城”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增加东部山区体育旅游产值1200余万元。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