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县着眼破解村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构建“三个三”工作机制,推动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至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410个村摸排后备意向人选1239人、村均3人。
构建三级联动体系,一盘棋统筹推进。一是高位统筹。组建高规格工作专班,县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召开常委会专题部署推进,讨论审定《**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带头多次深入包联石佛寺镇调研指导,带动28名处级领导包乡联村、一线指导,层层传导压力。二是高标指导。围绕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工作目标,县级层面由县处级领导牵头成立22个乡镇(街道)工作组,乡镇层面由包村班子成员成立410个包村工作队,抽调精干力量、全员下沉指导,召开综合研判及汇总分析会34次,实现村情概况、“两委”现状、优秀后备力量“三个一口清”。三是高效调度。建立健全“包片挂乡、定期调度、预警提示、督导通报”联动推进体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先后到15个乡镇调研指导,主持召开推进会6次,部务会成员牵头组成9个“包联访”工作组,常态化到乡镇督导指导,做到了县委有部署、党委见行动、村村抓落实。
用好三个载体抓手,一竿子纵深摸底。一是中期评估“澄底子”。出台《实施方案》,指导乡村两级综合运用听汇报、搞测评、个别谈、看现场等方式,扎实开展中期评估分析,对410名村党支部书记按照“担当型”(312名)、“提升型”(89名)、“调整型”(6名)分类建账;对问题多发的28个重点村,细化分类为矛盾村3个、躺平村8个、末位村6个、缺职村2个、典型村9个,找准原因症结、完善“一村一档”;对1828名其他村“两委”干部逐人分析、分类定级,全面摸清班子运行情况、干部履职情况、后备队伍建设情况。二是三访三谈“找苗子”。聚焦政治素质、带富能力等标准,紧盯年龄、学历等硬性要求,采取包村领导互谈、“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全员谈、小组长和群众代表随机入户谈的方式,分层次广泛挖掘各领域优秀人才,达到敞开心扉、深入剖析、见人见事、实事求是的工作效果。三是回头盘点“壮根子”。高质量开展“回头看”,向28名包乡县处级领导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发送《工作提示函》,进一步严明工作目标、明晰职责任务,动态形成《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人选台账》。
强化三种协同效应,一条心合力共建。一是强化部门协同效应。组织部作为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与县纪委监委、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在人员资格联审、问题线索排查、纪律作风监督等方面协同作战。同时,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后备干部农业产业知识培训、乡村振兴项目实践参与、基层民政事务处理学习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与乡村各项事业发展有机融合。二是强化城乡协同效应。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机制,推动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将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纳入共建内容。县城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村后备干部提供学习培训、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等机会;农村党组织则为县城党员干部提供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服务农民的实践平台,通过城乡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与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后备干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与人才共育。三是强化干群协同效应。充分发挥群众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与参与热情,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与工作进展情况,鼓励群众积极推荐优秀人才、监督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过程。同时,组织后备干部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活动,增进后备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信任,形成干群一心、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的良好局面。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