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
在乡村振兴中重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本文在透视百年农村社会及其治理变迁的内在逻辑,分析“土地”嵌入到利益格局的社会关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在推动乡村振兴中重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一时代课题。在乡村振兴中重建乡村社区(共同体)就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和组织形态不断完善。评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看应急处置手段有多先进、有多迅速,而是看基层干部、基层各类组织如何能够通过制度机制创新避免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尽早尽快发现矛盾,从源头发现问题的萌芽,及时解决处理,避免最终演化成为事实上的矛盾、冲突,甚至是血案。
关于乡村中存在的各类纠纷和冲突,在看过若干舆情分析后有这样的感受:一是邻里关系是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建立邻里商量机制,构建基层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二是关乎邻里利益和心态的公共空间不可逾越,必须守住基层社会生活、邻里关系的底线。三是在乡村振兴中重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必须从邻里关系开始。当代乡村社会是传统乡土社会在百年历史大变革中历经外来机器工业冲击、城市资本侵蚀、土地制度变革、乡村居民流出、现代技术引入等一系列外部力量嵌入后形成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结构、传统与现代文化价值、传统与现代治理模式的叠加与积淀,对于它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种种问题,要用历史、现实、理论等多个视角审视和把握。
其次,要注意区域差异和地方财政能力,因地制宜,节约财政成本,激活社会、社区力量,争取实现社区服务的共建、共治和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建立相应的治理实验基地,鼓励社会资本、社会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参加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效率、降低财政成本。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最终要依靠所有社区居民,要激活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力、自我服务的动力。地方政府不应简单地把社区居民当作服务对象提供单向社区服务,而应该培育社区内生力量,激发居民主体意识,让居民参与到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这才是长期的、根本的、可持续的政策选择。
最后,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设精准的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面向不同生命阶段所有人口,需要个性化的精准服务,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这一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作为重要的社区治理资源,可以链接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显然,数字技术将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释放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治理红利。当然,应该注意数字鸿沟与信息伦理等问题,在推进智能化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防范数字化社会风险,在数字赋能与数字伦理的张力之间找到政策的平衡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