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缺乏“高度”。平时对国家大事重视度不够,对中央的精神了解不及时,政治敏锐性、鉴别能力不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不善于从政治高度去认识和分析实际面临的问题,对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有观望、从众心理,没有及时研究细化相关制度措施。
2.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不高。有时浅薄地认为平时学的足够,满足于已有的学习基础,对学习抓得不紧,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临到用时才抱佛脚,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不高。
3.政治觉悟还不够高。在工作中有时为应对上级考核,急于出成绩、出亮点,做一些好看的、较为形式的工作。比如在准备上级检查时临时做了一些突击性的工作,如搞绿化、打扫卫生,虽然是利民的好事,但功夫没下在平时,给群众留下了急功近利的印象。
4.政治意识不够过硬。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迅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没有正确处理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认为抓业务工作千头万绪,无暇顾及思想政治工作,因而片面地强调业务工作,不注重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29. 跨部门协作的协调能力不足。在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开展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和领导能力。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解决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工作分歧时,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和妥协策略,导致工作进展受阻,延误工作进度。
30. 对政策变化的适应性滞后。在政策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对新出台政策的学习和研究不够及时、深入,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政策导向和变化要点。在工作中不能及时根据政策调整优化工作思路和方法,导致工作与政策要求脱节,无法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推动工作开展,甚至可能因违反政策规定而产生工作失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