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就业”联动,构建双赢互补新格局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基层党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结合目前高校基层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建设的困境,准确定位、深度推进,积极探索二者联动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改善就业现状、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高校基层党建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新方向
学校党建和就业两项工作,既具有统一性,也存在互补性。一方面,两者的服务主体都包含在校大学生,尽管两种工作性质不同,但两者具备联动建设的基础。不论是党建工作,还是就业工作,都是针对大学生,都是以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作为任务重点。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已经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基层党支部等载体,引导党员在就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学校的就业率。同时,把培养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教育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也可以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表率作用。大学生党员相较于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而言,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周围同学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条件,能够以学生视角发现和思考就业问题,分析毕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同学们寻求更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及保障方案。因此,大学生党员应通过自身行动做示范,带动毕业大学生主动参加就业活动,引导其主动探究就业方法,带领周边同学共同进步。增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鼓励大学生党员下基层就业,深入“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党员业务素质、综合实力,承担起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组织形式多样的表彰会、分享会,将优秀党员就业事迹多方面宣传,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优秀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任务。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建设和发展都应从大学生个人发展上出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联动,既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政治教育实效,又能使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以党建促就业,以就业促党建,以二者联动建设聚集更强合力,这样才能形成双赢互补的格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