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的思考
巡视巡察是党和国家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制度性安排,它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更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巡视巡察与整改是巡视工作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旨在发现问题,后者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将巡视巡察比作巡视工作的“前半篇文章”,那么整改及其成果运用无疑是巡视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并且是整篇文章的重心所在。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切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这项工作,并将其纳入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一、巡视巡察的内涵与历史渊源
“巡视”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提到“巡,视行也”,意指巡视检查。在古代中国,巡视制度由来已久,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的“天子巡狩制”,夏商周时期的“四方巡视”,以及秦朝的“御史府制”。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历经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一个包括中央到地方、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全方位、层次分明的巡视体系。
巡视巡察整改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公开问题、公开整改进展等方式,让师生、员工参与到整改全过程中,增强整改工作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可以形成全校范围内的整改合力,确保整改工作更具实效性。
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当前,部分单位存在“纸面整改”问题,影响了巡视巡察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此,必须从加强巡视巡察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织政治站位、落实整改责任到人、建立“一事一落实”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等方面入手,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有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