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厚植廉洁奉公文化的历史经验
廉洁奉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其中的精神内涵契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目标方向,对于塑造党员品格、推进党员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涵养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纪律建设面临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为了巩固群众基础、捍卫无产阶级红色政权,党中央坚持“急”的基调、“严”的口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整促教,教整结合,塑造了清正廉洁的党内新风气。同时,通过广泛树立公仆模范、号召干部投身无产阶级劳动、引导人民监督政府等新举措,中国共产党有效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克己奉公的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一重要嘱咐既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党性要求,也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对党的纪律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与完善。回顾百年党史,党中央在不同时期阶段始终注重纪律建设,积攒了深厚的历史经验,为全体党员践行使命担当保驾护航。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总书记强调党员同志要明德克己、廉洁奉公,更是彰显着高度的历史自觉,具有强烈的使命指向。其中,廉洁奉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契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目标方向,对于塑造党员品格、推进党员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涵养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初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必要性
培育廉洁奉公文化是一场没有止境的长期战斗。之所以称其为战斗,是因为廉洁总是在反腐斗争中彰显其价值意义,奉公总是在抵制以公谋私的斗争中凸显其崇高伟岸,廉洁奉公始终离不开党员的自我革命。新中国一成立,胜利的骄傲情绪就占领了山头,导致贪污腐败和公权私用的现象不绝如缕,这个时候必须毫无顾忌地同这些腐化行为开战,坚决剔除滋生贪念私欲的因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的那样,“要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节俭朴素、谦逊低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除了要保障自身清正廉洁、一心为公,还有责任维护所在党组织的风清气正。
对于全党而言,必须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坚定,把廉洁奉公的政治文化继续厚植到当代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必须面对的尖锐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将大党独有难题概括为六点——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大党独有难题就已经存在,每一点都与党的纪律建设息息相关。只有依靠广大党员秉持廉洁奉公的作风,把廉洁奉公的文化渗透到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日常,形成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确保全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防止个人私欲膨胀,保持党员同党的性质纲领规范要求高度一致,使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评论0